093 謠傳鼙鼓動京畿(五)(1 / 3)

刑不上士大夫,這一條典故已經成為了金科玉律被一幫文臣奉行著,他們都明白隻有這條金科玉律還存在著,他們才能放心的黨爭。不然的話,隨時隨地的腦袋都有可能掉下來,誰又會提著腦袋幹這些事情?

好吧,確實有!明朝末年東林黨與閹黨鬥的分外開心,一個個腦袋砍得跟滾地葫蘆似的,可是一個個文臣仍舊是樂此不疲。到了崇禎年間,更是十七年換了五十二個大學士,可見當時政爭的慘烈。

但是,明朝文臣殺紅了眼,大趙的文臣可沒有殺紅了眼。當有人要對付文人的時候,他們會看著,會幸災樂禍。但是,當真的有人要殺掉一個士大夫的時候,率先保住那人性命的就是他們。不管他們的心中有多麼厭惡那個人,他們都得保下他的性命。因為他們知道,如果真的讓他死了,而且還是死在皇帝的手中,那麼,他們苦心竭力封堵了多年的怪獸可就真的的被放出來了。

於是,一幫不傻的士大夫,自然也不會看著這些事情發生。所以,有趙一朝的文人黨爭雖然頻繁,但是烈度卻是著實不大。最多就是貶為朔民,永不錄用之類的結局,絕對不會有滿門抄斬的結果。

殷禎看了一眼站在堂中的桓琦,強壓怒氣的麵容上終於緩解了幾分。對著桓琦開口問道:“桓相,你出身軍伍,不妨說說看,這關中之事究竟有多少的把握!”

聽了殷禎的話語,桓琦眼中泛起了幾分波瀾,而後對著殷禎躬身一禮,輕聲道:“官家,對於關中之事,臣確實有幾分見解,隻是不知您是想聽真話還是假話。”殷禎皺了皺眉頭,有些不明白真話與假話的區別。

索性開口道,“真話如何,假話又如何?”

桓琦起身道:“若是假話,那便是區區小賊,不過是土雞瓦狗,帶我天兵一至,必可一擊而滅。“聽著桓琦略帶譏諷的話語,殷禎不自覺的皺了皺眉頭。這種話語,在朝堂之上是大多數的人所公認的,朝堂之上的文臣,最多便是這種聲音。

撇開桓琦話中的譏諷意味,殷禎接著問道:”那真話呢?“

看了一眼殷禎背在身後的右手,桓琦知道,眼前這位君主已經相當緊張了。隻是,你在如何的緊張,事情也不會改變半分!思索片刻,桓琦輕聲道:”若隻是大興陷落,我大軍一至,便可直攻大興,萬餘亂軍不過是介蘚小疾,彈指可滅。因為他隻是一支孤軍,是一口無源之水!可是如今潼關一丟,關中,蜀中,兩地與我大趙的相連便是被隔絕大半。潼關之外,必是成為血肉戰場!“

殷禎聞言,輕輕點了點頭,卻是知曉桓琦分析的正是那個道理。他怎麼說也是經過戰陣的皇帝,雖然比起太祖太宗相去甚遠,但是怎麼說也是有幾分見地的。潼關的地位太重要了,所以潼關一丟,關中之勢立即大轉。

往日的時候,潼關在大趙的手裏,就算是亂軍占下了整個關中也不妨事。因為大趙掌握著主動,以潼關為背靠,或攻或守,進退自如。可是如今,卻依然不是那麼個情況了,潼關一旦落入亂軍手中,那麼攻守之勢可就逆轉了!現在是亂軍以潼關為背靠,進則攻略河中洛陽之地,退則以崤函之固緊守關中。

卻是令人頭疼了!

不等殷禎從眼前這個消息之中醒轉,而後又聽桓琦接著說道:“這些還不是重點,臣鬥膽問陛下一個問題,三年前北疆之戰時,那蜀地為何平靜了下來。“

”這……“

殷禎臉上有些驚異,桓琦若是沒說出來還到罷了,可他既然說出來了,他又怎麼可能還注意不到。三年前,北疆之戰爆發的時候,確實沒有聽到過蜀地有什麼異動。隻是因著當時朝堂的注意力全在北魏的身上,對於蜀地的監察自然也就是少了。或者說,應對一個北魏已經足以令他們焦頭爛額了,哪裏還有心情管大夏的事情。

是以,因為大夏平靜至極,密諜司就沒有管過他們!對於桓琦的問題,殷禎沒有回答,他也無法回答,因為一個新的問題又被提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