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 玉斧分疆論和議(二)(1 / 3)

東京城,

殷禎坐在禦榻之上,摸著手中的一份國書,神色有著幾分的躊躇。

國書之中所寫的東西很簡單,就是兩個意思。一個是在說大夏本為皇趙臣子,如果不是因為實在活不下去,絕對不會起來造反。所以,本著和平友好的五項原則,大夏向大趙提出了和平共處的想法。第二個則是隱隱提出了請封號的意思。

對於李信的這種行為,朝中的大臣則是輕輕的鬆了一口氣。畢竟,議和之事已經勢在必行。可是若要是有他們提出這件事,必然是會出現一些來彈劾的人。所以,既然能夠順坡下驢,還是順坡下了比較好。

至於再起爭端,嘿嘿,他們從來都沒有想到過。須知道,政事堂裏麵可是有一個平章事被貶到了江寧府。嗯,雖然說從外表上看,韓玄又是加官又是進爵的,簡直就是官運亨通的代表。可是實際上,這卻是實實在在的貶謫,根本不存在一絲一毫的優渥。

畢竟,韓玄之前可是出入兩府,執掌一國中樞,實實在在的二把手。如今判知江寧府事,從一國直接就換成了一府。其中的差距可是海了去了,要知道,東京城不論是再如何,但它都是一國的京都。哪怕是京城裏的一個區區小官,也都有著上達天聽的能耐。所以,從京都外放到地方,其中的差距究竟是如何,恐怕也就隻有親身經曆的人可以說得清了。

固然,世間有一句話叫做“寧為雞頭,不為鳳尾”。但是,曾經是做過鳳首的人又怎麼可能習慣的了,去做一個小小的雞頭。這一點,朝中的群臣可都是清楚的很。所以,他們可不會做這些容易令人誤會的小動作。

殷禎緩緩合上手中的一份國書,而後令侍立在一旁的內侍將這一份奏疏遞給站在下方的曹萬裏。口中則是問道:“西賊如今前來乞和!眾卿如何看?”清越的話語在殿中回響,因為地勢的格局顯得越發渾厚,隱隱中甚至透出了一絲不可撼動的威嚴。

一眾的大臣小心的看了一眼坐在上首,顏色不明的殷禎,而後互相瞅了一眼對方,全部都明白了對方心中的想法。這些東西,全部都不打算自己第一個去問,全都是打著漁翁得利的心思。隻不過,令人可惜的是,能夠看透事的人全部都是猴精猴精的,對於這種事根本就不會去摻和。而敢於去摻和,在局勢不明的時候就敢發表自己的意思的人,基本上又都是一群很傻很天真的存在。

所以,局勢僵住了!

隻不過,局勢的僵局並沒有存在多長時間。很快就有著一人站出,跪地嚎啕,“陛下,萬萬不可呀!關中蜀中盡為我大趙疆土,如今失落於賊手,應當謹慎思索,勵精圖治,以奪回舊土為先。又怎麼可以跟那些賊寇議和呢?!”

聲聲話語,宛若杜鵑啼血,淒厲無比。朝中的眾多大臣聽著那人的話語,心中齊齊的閃過了一絲冷笑。又是一個看不清眼前形勢的人,也不想想,若是以著眼前這位陛下的心思,如果要是沒有心動的話又怎麼可能會把這件事拿到明麵上來說。一旦是拿到明麵上了,那就說明,這位崇寧皇帝已經動心了。這個時候在來反對,除了徒惹心煩之外,還有什麼作用。

果然,殷禎聽了這樣的話語,眉頭就是情不自禁的一皺。雖然說他知道那個人的話裏沒有譏諷他的意思,但是那些話語聽在他的耳中卻是著實令人心煩的夠嗆。一句關中蜀中盡為大趙疆土,說的好像他跟不知道的一樣。他知道,他清楚的知道,或者說,他怎麼可能不知道。

要知道,大趙的江山可都是他老殷家的。如今西賊勢大,奪取了關中蜀中兩地,本就是夠令他煩躁的了。可是他偏偏還得再說一句,這些盡是大趙疆土,這是在說他無能嗎?可是他又能如何,十萬大軍隻餘十分之三。

號稱是河東名將的孟珙都在潼關之下折戟,接下來他該怎麼做!接著派兵去打嗎?開什麼玩笑,要知道這個世界上的強大勢力還有北魏一家。要是在大趙與西賊大戰的時候,北虜趁勢進攻,到時候可就不是丟疆失地的事情了!因為如果是到了那時,等待著他的絕對是滅國。至於簽訂的那個合約?合約隻有在雙方平等的情況下存在,至於別的,就不需要想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