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座古老的都城,在這一座曾經名為大興,如今喚作長安的地方,陸哲見到了那一個令大趙諸多君臣頭疼至極的那個人。
李信!
六年前,中原大地沒有一個人知道李信是誰,六年後,中原大地上沒有人不知道李信是誰。乞活軍大都督,夏王,西夏國國主,他擁有著太多太多的名號,以至於令諸多的人聞風喪膽。他攻城略地,他戰無不勝,他宛若奇跡之子,以著覆海孽龍之姿攪渾了這一片原本寧靜的天宇。
可是,就這麼一個與大趙為敵的男人,卻沒有多少人知道他的詳細情況。不,這樣說或許有些不恰當,自打李信崛起以來,大趙密諜司就從來沒有減輕過對於李信的刺殺與探查。不過,令人遺憾的是,這一切,收效甚微。雖然說密諜司對於李信其人有了些許的了解,但是,與他真正的正麵交鋒卻是根本不曾存在。
所以,陸哲很緊張!
不過,這倒也是人的共性,在麵對著傳聞之中的人的時候,多數都是戰戰兢兢,顫栗不已的。能夠保持不卑不亢的,就已經是氣度不凡了。至於別的什麼東西,你卻是無需多想了。氣質之所以是氣質的原因在於氣質的主人本身擁有配得上他的地位,所以那才是氣質,那才是威嚴。他們的氣質不在於別的東西,就隻在於他們背後的名氣或是權勢。
諸葛亮三顧茅廬之所以是美談的原因就在於諸葛亮本身鬼神莫測的智慧,再加上他日後匡扶漢室,使劉備從一介寂寂無名的野生諸侯成為了威震天下的季漢之主。這才是三顧茅廬被後人傳唱不止的根源所在,若是諸葛亮沒有那一份“三分天下”的驚世之才,等待他的可未必就是什麼多好的結局。
所以,陸哲的反應很正常。若是他沒有這樣的反應,那才是不正常了!
……
很快,陸哲就見到了那個名為李信的男人。
年輕,很年輕,非常年輕,簡直年輕的不能再年輕。這是陸哲第一眼所得出的觀點,筆挺的身姿,俊秀的麵容,以及那一身厚厚的沉靜。毫無疑問的告訴人們,眼前這個人一向是身居高位。宛若一泓秋水一般的眼眸,透出的是看透世事的智慧。幾乎是本能的,陸哲就把眼前這個男人與東京城裏的那位進行了一次比較。
然後,陸哲表述,像是這樣少年成名的人一定會是剛愎自用,未成名的時候還好,等到成名之後一定就不會再聽下別人的意見。嗯,一定是這樣的!
心中想著諸多念頭,陸哲表麵上卻是一點也不漏。雙手請出了一張聖旨,然後也不問李信是否行禮就徑直宣讀了起來。不多時,一張聖旨宣讀完畢,陸哲老老實實的把聖旨卷好遞給了李信。
至於跪下接旨,不好意思,宣讀聖旨還有這麼一個環節嗎?真要是在這個環節上較真的話,說不得惹怒了李信,要是就這麼把自己留在了長安怎麼辦。雖然說李信看上去不像是那種喜歡耍無賴的人,但是所謂人心隔肚皮,他總不能拿自己的前程去跟李信較勁吧!
若真是出了什麼岔子,那可就是真的不好處理了!雖然說殷禎不是什麼嚴苛的君王,但是,卻是一個耳根子極軟,根本沒有多少主見的皇帝。所以說,話不能說盡,事不可做決。畢竟,真要是除了岔子,責罰可是要他自個擔的。更何況,有韓玄的先例在前,誰又敢忠心事事。
不過,這些總歸是陰私的東西,是萬萬不可以拿到表麵上來說的,所以,也就隻好……哼哼了。
李信接下了這一張冊封自己為王的聖旨,而後好似扔垃圾一般隨手扔在了禦案上。聽著那當啷一聲的脆響,陸哲就是一陣情不自禁的皺眉。須知道,那可是聖旨誒!乃是聖旨誒!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那可是聖旨誒!就這麼隨手扔在一邊,這樣真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