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 開皇二年(1 / 3)

大夏立國後的開皇元年,在一陣頗為詭異的風波之中過去。

在開皇元年年末的時候,在長安城外,新新興建了兩棟建築,一座是在長安城東,另一座則是在長安城北。長安城東的那一座名叫武監,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夏王陛下的意思。對於李信的這個意見,一眾的大臣異口同聲的保持了沉默,因為他們知道,士人執劍乃是大趙的國策。

至於另一座女學則更是簡單,由王後娘娘牽頭,再加上銘傳天下的上官飛凰加盟,一時間也是成了士人口中的熱議。雖然有一部分人對此頗有微詞,但是想到大夏一直以來的形勢,卻也就隻是嘟囔了幾句,然後就再也沒有過別的聲音。在他們看來,這不過是幾個小女孩子的胡鬧罷了。對於大事根本無幹無分,於是,一項可能影響千載的決議在一眾大臣的沉默與應許之中,無聲無息的辦了出來。

開皇年的年末便是除夕,這本來是一件大事,隻是因著大夏的諸多影響,所以開皇年的春節並沒有如何的熱鬧便已經過去。最起碼,比起東京城裏燈火連天的花燈會比起來,長安終究是遜色了幾分。

與這份清閑相對應的則是一眾大夏官署的煩擾,因為在今年的時候,會有著胡部入京獻禮。對於長安人來說,胡人雖然說不常見,但是卻也不少見。最起碼,來自於回鶻的商人他們多少還是見過幾次的。但是,像這等胡人入京獻禮,這可還真是蠍子粑粑獨一份。

各部蕃人入京,綿延數百米的獻禮隊伍讓長安的百姓看的著實有些眼熱,也正是這一次的獻禮,他們才隱隱的感覺到了,自己身上的那一份名為大夏的烙印是何等的榮耀與沉重。

內閣,

傅青主處理了一天的政務出來,感到一股發自內心的疲憊。對於他來說,一國宰相的位置固然是好,但是這卻是太累了一些。不過他也知曉,國事初定,自然是需要累的。但是,當他看見李信整日遊湖之後,卻仍舊是有些懊惱的磨了磨牙。

內閣權重,自秦以來宰相權重從未超過本朝。甚至,若是內閣意見統一之後,便可以封駁皇帝的意思。若是按照以往的朝政,這妥妥的又是一個權臣的雛形。可是,內閣權重卻並不代表首相權重,因為這兩者根本就不是一體的。

內閣權重是因為大夏十三司主官皆為閣臣,故而內閣權重,內閣首相若是能夠統合內閣所有閣臣的意見,自然是可以享受極大地權力與榮耀。但是,閣權在於眾多閣臣之手,他需要做的就是拿出一件可以說服他們的提案。

內閣權重,但是在權力構架上又有製衡,對於內閣製度而言,確實是已經走上了一個新的巔峰。

隻是,內閣權力大了,但是皇權卻並沒有弱。相反,皇權拔高了,從原先的可以觸摸,到如今的不可觸摸。皇權強化的可不是一點兩點,一條條的政令全部都是宰相署名發出,或利或害全部都是有著宰相一人承擔。皇帝則是永遠冷眼上觀,在朝局出現差錯之後,而後再出手撥亂反正。

看上去皇權是弱了,但是實際上卻是一點點都沒有弱。牢牢掌握著軍權的皇帝,在一眾的軍伍之中有著相當的威嚴。在大趙,所有的軍隊全部都是天子的私軍。從餉銀到兵備,全部都是有著少府統一著手,而少府是什麼,沒有會不知道。少府是皇帝的狗,也就是說這一件事是有皇帝親手負責的。從開口處到中間環節再到最後的發放到士兵手裏,全部都是有著負責人。

若是那一個環節出了錯處,直接找那個負責人說話。順道說一聲,在大夏貪墨是可以免罪的,因為懲罰很簡單。“吞金”,你貪墨了多少金銀,你便要吞掉多少金銀,若是吞完之後還能不死的,則是免了你貪墨的罪。若是不然,則是抄沒家產,妻子貶謫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