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 病(1 / 2)

陶國公府,

作為朝廷正封的國公,丁文會雖然年事已高,但是在朝堂上的影響力卻是絲毫不減當年。或者說,即便是當年,他也沒有如今來的風光。

太宗朝時候,他雖然是混了一個參知政事的職遣,但是當時做中書門下平章事的人卻是李欽。雖然說在大略上比起韓玄要略遜一二,但是在為人上卻是遠遠拋開韓玄兩條街。所以,才華並不出眾的他在太宗一朝雖然升官升的是穩穩當當,但是卻沒有站在第一位的機會。從一開始的時候,到李欽死了之後,他都是第二。

默默無聞的第二!

他心中想著,若是太宗病逝,他或許會有機會拿到中書門下平章事的官職,做一下輔政大臣。可是後來的事情證明,他真的想多了!韓玄,桓琦一文一武分入兩府,再加上三司使張毅的在外幫襯,草草登台的輔政班子立刻就站穩了腳跟。

而後北疆的大勝更是為他們攢下了無上的名望,當然,這一份名望之下卻還潛藏了某些人的嫉妒與怨恨。比如,他自己。作為一個曆經二朝的老臣,丁文會雖然不是多麼的老謀深算,但是能夠活到如今本來就是智慧的證明。在北虜入寇時,他保持了沉默,在一眾反對韓桓二人的聲音大噪的時候,他仍舊是保持了沉默。

默默地等待著,守望著。然後等到最有利的那個機會到來,然後一發絕殺。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他隱忍了那麼多年最後等待到了一個絕佳的機會。西軍大敗,而後崇寧四年!俗話說,三年無改乃父之道。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很簡單,這是因為三年內君王的威望還沒有遍及全國。而在三年之後,威望普及,皇帝位子坐穩,自然就是可以到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的時候了。而對於新繼位的帝王來說,來自於舊朝的標簽永遠都是令人厭惡的東西。

不得不說,丁文會對於人心的把握早就已經臻至了化境。他非常準確的猜透了殷禎心中對於原本的兩個功臣的忌疑,他清晰的把握到了殷禎看似平和的麵容下,也掩藏了一張野心勃勃的臉。

而但凡是有野心的人,必定會對眼前的一切非常在意。

比如說:先帝安排好的的輔政大臣。雖然說他們勞苦功高,但是他們是先帝安排的。正因著他們勞苦功高,所以皇帝才會對他們厭煩。因為新帝在他們麵前的時候,總會感覺到一股莫名的抵觸,還有一種見了天敵一般的感覺。這是心中的底氣不足,他在兩人的麵前根本拿不出一個身為君王的威嚴。敬三分,懼三分,仰望三分。至此以來,十分的帝王威嚴就隻剩下了一分。

所謂亦師亦友的感情固然存在,但是如果其中一個人真的拿出了老師的架子,恐怕就真的不好看了。畢竟,這個世界上還有那麼一句話叫做,伴君如伴虎。老虎終究是老虎,即便是現在因為畏懼而不敢張牙舞爪的話,待到畏懼之人消失的那一刻,他同樣會變成了張牙舞爪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