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8 事態萬變,幾時由人?(1 / 3)

中原自古便是地大物博,說出去好像是非常威風的樣子,但是裏麵的苦水究竟有多少,恐怕也就隻有極少數的人可以知道了。

因為地方太大隔絕交通,所以這音聲上麵自然也就是不怎麼樣了。遠的不說,就隻說被一道山嶺隔絕的秦川與蜀中,這兩個地方的方言便已經差異頗大。若是到了廣南那邊,恐怕你連他們說的是什麼都聽不懂。當然,反過來自然也是一樣的。

於是乎,也就有了秦黨,蜀黨,楚黨,吳黨的分別。這一切的根源所在,無非就是因為兩地之間的音聲不同,以至於出了如此的差錯便是。若是連音聲都能統一了,且不說別的,就是這地域間的隔閡,多少也是可以抹消幾分的。

當然,若是論起李信所為與始皇帝所為的區別的話,那其實也很簡單,不過就是一個開先河,一個小修補的區別。所以,即便是大臣有人將他與始皇帝並舉,他也隻是一笑置之。與始皇帝相比,未來的話或許可以,但是現在的話,他終究是弱氣了幾分。

開皇三年的春天轉眼即到,與春天一起到來的還有諸夏印書局趕製出來的新式教材,這些教材將在未來的三年的時間裏緩緩的流入民間,從而對基礎的蒙學教育進行再一次的改革。

改革,改革,在改革,幾乎是成了大夏在開皇前十年最突出的事情。這一點,在後世的國家之中乃是非常罕見的。

在後世的著名史學家夏曾佑的《諸夏古代史》一書中記載,在三十三世紀的末期,一個名叫大夏的皇朝開始了影響千年的變革。在其立朝的前十年中,大夏國的一眾君臣,以著極其高絕的智慧,和極其有力的手腕推行著一項又一項能夠影響著諸夏曆史乃至世界曆史千年的政策。

醫學,文學,數學,化學,戰略學,等等一係列的學科建立,使得東方的諸夏文明,在第一次的文明升格之後,緩緩轉入了第二次的文明升格。無論其中的手段如何,都無法改變其中對於後世的影響。以至於如今,我等的語言,風格,衣著,都不約而同的承受著東方文明的影響。

同樣,在西方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民族主義家拿破侖.波拿巴所書寫的《東方文明記略》一書中同樣提及,三十三世紀末期的一場變革,使得名為諸夏的影響,從東方的大地影響到了整個世界。在一場無法被稱為主動或是被動的變革之中,隻要是沾染了這一個進程,就無法改變自身被渲染的過程。從遙遠帝國而來的黑色文明,如同漫天的黑水一般,以著一種無可披靡的姿態淹沒整個世界。

當然,對於如今尚處於萌芽時期的夏國,這一切還都是想也無法想象的空中樓閣。在開皇三年的風波之中,最令人注目的無非就是幾家兵工廠的建立。盡管這一舉動,引來朝野的一片非議,遠在東京的崇寧皇帝更是譏諷李信此舉乃是太阿倒持。但是,這一項舉措在李信的拍板,和內閣半數以上的通過率麵前,一切的非議都顯得黯然失色。

無人知道,就是這一群在後世被尊為喪心病狂的軍火商們,開啟了諸夏文明已經漸漸喪失的某個器官。自大夏開皇二年之後,夏國便像是點歪了文明樹一樣,望著窮兵黷武的路子上一去不返。

國內矛盾四起,不怕,戰爭!土地兼並激烈,不怕,戰爭!民間通貨膨脹,不怕,戰爭!正如後世一個大同主義學家所言,在大夏皇朝所建立的數百年中,舊日的封建體係被重啟,一個又一個的藩國,海外總督府,以及都護府,或是拓荒將軍府等等一係列的機製構架被建立。而諸夏文明的影響,也隨著這些機製而擴展開來。

直到,如同煌煌大日的大夏皇朝突然崩毀的那一天。

大夏開皇三年,上元節。

對於整個大夏朝堂的朝臣而言,這一個上元燈會並不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在這一日,強撐著身體看完了上元燈會的大將軍黃鐸,終於迎來了自己的最後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