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人計短,十人計長。李信對於名將一拍腦子而後想出來的絕世妙計固然是羨慕異常,但是若是讓他來做,他是十個膽子都不敢這麼幹。或者說,隻要他還有著別的路可以走通,他就絕對不會那麼做。
畢竟,一個人的力量是極其有限的,一個人所能夠思考出來的事務也是有限的。更不要說,還是在這麼一個低魔低武的世界之中。讓自己麾下的兵士去實行自己一拍腦子然後想出來的策略,李信覺得自己還沒有那麼的瘋狂與殘忍。
誰要是真的這麼做了?李信覺得,這是病,得治!
一個人想不到的事情,十個人就一定可以想到,十個人想不到的事情,一百個人就一定可以想到。李信不排斥名將的存在,但對於一切戰事全部依靠名將的事情,他卻是敬謝不敏的。畢竟,一個成功的運轉的組織,又豈會出現離開誰就不轉的情況。而且,名將這種生物,實在是太少!
在後世的戰爭之中,參謀製度逐漸走向成熟,而促使其走向成熟的最大原因就是將領單獨領軍的不靠譜。為了取締不靠譜的將領,參謀製度開始出現,當然,參謀製度的出現也極大的削弱了主將的威嚴。但是李信覺得,若是能夠獲勝,區區一個將領的威嚴值幾個錢?
雖然翻開冷兵器的戰史就可以發現一個又一個傳奇戰例,但是傳奇之所以被稱為傳奇,則是因為他的不可複製性。而這樣的戰例在李信看來,無疑是沒有價值的!是的,沒有價值。官渡之戰名傳千古,因為他隻發生了一次。夷陵之戰名傳千古,因為他隻發生了一次。淝水之戰名傳千古,同樣是因為他隻發生了一次。
誠然,他們扶天下於倒懸,解蒼生於即倒。但是,他們有個屁用!
一個傳奇戰例的成功或許是讓人眼紅,但是更該讓人警醒的則是這成功之下的諸多骸骨。但是,失敗者卻是被人忽略了!先代做出了這樣的事情,沒理由我們做不到,於是乎,一次次的東施效顰出現了。曆史是選擇性的眼盲症患者,而人類則更是趨利性的存在,他們會忽視一切的硬件條件,固執的以為民心在我,天命在我。
然後得出我是正義,一切妨礙我的都是邪惡的,正義必將勝利,所以我一定會勝利,這樣的可笑理論出來。
沒錯,正義必將戰勝邪惡,這句話固然是千古流傳不假。但是這一句卻不是按著他們的那個理解方式來解讀的,準確的來說,這句話的解讀方式應該是。‘正義必將戰勝邪惡,所以勝利者是正義的!’前麵是因,後麵是果!千萬不要把主從顛倒了,否則的話你就會發現一些很不和諧的事情!
扯得有些遠了,李信知曉後麵戰爭的發展趨勢,也知道靠將領個人指揮的時代已經過去,所以,有意無意之下,他開始推行參謀製度。或許現在還不明顯,但是屬於參謀製度的種子卻是已經種下。羅興今日聚集眾將進行商討,就是這樣的一種方式。
至於他會不會擔心會談的內容被北魏竊取,你還別說,這個羅興還真是不怎麼擔心。如今北魏境內亂的就像是一鍋粥,雖然沒有明顯意義上的廝殺與爭鬥,但是混亂的氣息卻是在空氣中埋下。且不說,黑衣衛的情報偵緝工作一向是出色,斷然不可能出現被竊取的可能。
就算較真的說,這個情報被北魏竊取了那又如何?他還能提防的了嗎?
經曆了蕭得裏特三十年統治之後的草原貴族們,就像是一頭頭食腐的禿鷲一般盤旋在天空之中,所有人的眼光盯住的都是那至高無上的霸權,為的都是成為第二個蕭得裏特。即便是有人發現了,他們又會去告訴如今風頭正盛的拓拔卜實克嗎?想必是不會的,或許他們還會渴望別人對拓拔卜實克的勢力進行打擊。
甚至,在這一個過程之中,還會有著很多的權貴願為為他們提供方便。所謂貴族,其實都是壞的頭上生瘡,腳底流膿的東西,他們每一個人都是大寫的惡棍。在權力的麵前,根本沒有一個可以相信的人,古往今來,流淌的無盡鮮血早已經將這些東西證明的淋漓盡致。
當然,還有一點就是,這營中的將領基本上都是武監出身的將領。身份都是幹淨的很,而且因著大夏崛起非常的迅速,導致北魏根本就沒法反應過來。於是,收買一類的事情自然是難以辦到,故而,羅興不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