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 聽風雨(1 / 2)

柴侯平西,一本摻雜了愛情懸疑宮廷等等一些列事跡,而編織成的一個宏偉藍圖。其中對於西域的變化進行了詳盡的描述,當然,這裏麵不可對人言的東西或許更多一點。

在後世的評書記載之中,原本是由於高昌汗王固安對大夏不敬,派遣使臣於夏帝壽辰之時,即大夏開皇四年,向大夏國進貢了十件珍奇寶器,為夏皇賀壽。

其間使臣餘萬季開口,麾下一員大將乃是萬夫不當之勇,欲在大殿舉起銅獅為夏皇賀壽。夏皇大奇,遂命人將殿外的銅獅搬進大殿。(天知道太極殿外麵為什麼會有兩頭銅獅子,李信雖然來的不勤,但好歹是每月都來,就是一直都沒有發現這些個銅獅子在哪?)

璠楍也不推辭,上場就將那個銅獅舉起,繞著大殿走了三圈,而後才將銅獅子放下。並且,請大夏武臣舉這銅獅,一眾武臣皆是上場嚐試。要麼因氣力不夠舉不起來,要麼便是走不夠三圈。當此之時,禦林軍校尉柴嘉毛遂自薦,單手舉著銅獅繞殿三圈,將那胡將羞的滿麵發紅。

舉罷了銅獅之後,那番將不服,又要比試槍棒。柴校尉拎著一杆方天畫戟,三十合之內便取了那番將性命。夏皇大喜,遂封其為鷹楊將軍,執掌羽林軍。

後來,番使回國之後,添油加醋的那麼一說,高昌國王固安便發兵攻打大夏。一路是功成拔寨,旬月間便打到了長安城下。值此危難之際,柴鷹揚臨危受命,率領一萬羽林軍三日九戰高昌兵,最終是大勝而歸。而後又領兵西去,拔下了高昌王都。

在這兩國交戰之際,更有著番王王後為其英姿所迷,各種搭救,各種曖昧。可以說是一部夾雜了眾多的,大量的,深層次的評書。

當然,評書終歸是評書,事實上這一次的戰爭發生極其快速。而戰爭的發起人也不是被後世黑成翔的固安閣下,這一次戰爭的發起人恰恰是被後世的評書中誇出了花的柴嘉柴大都護。

作為安西大都護,柴嘉擁有著開啟邊釁的權力。事實上,對於大夏的邊將而言,隻要你有把握贏,你就可以隨時開啟邊釁。贏了,鮮花美酒,加官進爵,輸了,視情況處以各種不同層次的處罰。罰的可怕,賞的喜人,是以,有夏一朝的文官清流們,很少有拿擅起邊釁這一條來起訴將領的。

當然,這是在他們贏得情況下,如果是輸的話,不好意思,身為一個合格的優秀的帝國官員,痛打落水狗難道不是一件應該的事情嗎?

安西都護府下轄一萬二千夏軍正兵,還有一萬仆從軍,合共是兩萬二千兵馬。而這一次出征的,隻有八千人。不是柴嘉小氣,而是因為外部條件不允許。

八千士卒之中,夏國正卒都是穿戴著整齊的盔甲,身上陪著刀劍,陽光一照,便閃耀著幽冷的寒光,遠遠地望去便是讓人顯得不寒而栗。仆從軍的裝備自然就沒有了那麼奇整,雖然說他們的手裏都拿著羽林軍發下來的刀劍,但是這些刀劍卻都是大夏士卒換下來的裝備。當然,盡管隻是換下來的裝備,比起他們原本的那些東西也要好出不知道多少。

沒有比較,就沒有差距,在有比較的時候,他們滿足的非常快。雖然,這是建立在都護府強橫的實力上的。一旦他們發現了都護府的軟弱之後,就會迅速化身為狼,然後在都護府的身上撕下來一大塊肉。

不過,胡人也就是這一點比較好,在差距非常明顯的時候,他們很快就會順從下來,並且接受你的統治。這一點,從北麵的威脅很容易就看出來。

隻是,有些人卻不是這麼想的!譬如,某個仍舊是在醉生夢死的高昌汗國。

自從得知了回鶻汗王的態度之後,柴嘉便自然而然的將整個回鶻汗國視做了敵人。好吧,其實從一開始柴嘉就將回鶻上下視做了敵人。作為安西都護府的大都護,柴嘉跟這些汗王王汗們天生就犯衝。作為都督西域的大都護,治所居然是在敦煌,柴嘉覺得,自己好像是丟不起這個人。

而將安西四鎮再度納入漢家統治,嗬嗬,您別開玩笑了。安西四鎮離開漢家王朝的統治少說都有兩百年的時間了,如今貿然再提將他們納入統治,談何容易?

畢竟,如果讓柴嘉當了幾十年的土皇帝,最後忽然再來一個委派的上官。柴嘉覺得吧,自己把他做掉的可能性要比自己甘心接受的可能性大得多。不提那些個為了自由故,生命亦可拋之類的虛頭八腦的東西。但就是從權力二字上,這就非常不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