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學會在長安的西城區之中,屬於民間建築。因為是民間建築,所以自然是不能接近皇城。這個自然是開玩笑的,李信不是野豬皮的那一家子,有著什麼什麼的想法。自然學會在西城區的原因很簡單,因為西城區比較安靜,單是以著做學問的角度來看,這個地方是極為合適的。
作為一個大都會,長安一直都是出於不斷的發展的過程中。所以,京兆府裏麵關於長安城區的劃分一直都沒有停止。除開皇城以外,長安城一直都處於一種微調之中。
當然,這個微跳的動作並不算太大,所以引起來的變化倒也不算太多。
靠近皇城的地區安置的都是達官貴人的府邸,當然,大夏的達官貴人並不算太多。所以,這裏邊居住的基本上都是大夏百司的官員。其中南城區多半都是商社,商會,從各處而來的商旅多半都會在南城區會和,然後進行著各種各樣的交易。此外的西城區則是以著士子儒生居多,其中最明顯的便是自然學會和算數學會的結社。除開這些結社以外,還有著杏林高手居住的保安堂也在這裏。
按照後世的辭令來說的話,具體應該是這樣的。長安是我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同時還是大夏經濟的決策和管理中心,是大夏帝國政府和大夏帝國行政部門的所在地。
撇開這些無用的雜談,如今的長安卻是已經逐漸恢複了往日的輝煌儀態。用一句古詩來形容的話,那應該就是‘九重閶闔開宮殿,萬國衣章拜冕旒’。作為一個老大帝國的中心所在,雖然長安並不是都城,但是同樣是大夏的現在二都,未來四都之一。
不過,未來是未來,現在是現在。未來的強大並不能改變現在的局促,同樣,未來的局促也不能改變現在的強大。滿清入主中原三百年,使得東方的老大帝國從原本的世界中心逐漸的變成了世界末尾,但是這一切卻無法改變曆史上這個老大帝國的強大。所以,且不論未來四都究竟是如何,但是就如今而言,大夏的中心所在還是長安。
或許再過上十年的話,西寧會從長安的手中分走一部分繁華,但是就現如今而言,西寧這個才建立沒有多長時間的都城並沒有資格來挑戰這一個千年古都的強大。哪怕,他現在就是大夏帝國的東西二都。
隨著去年的時候皇帝陛下領著神機營巡狩西都,西寧這一座城市才慢慢的步入眾多大族的眼眸。然後他們就發現了相當驚喜的一幕,西都,一個幹幹淨淨的西都。誠然,在長安人的眼中隻有長安人和鄉下人,但是西寧作為帝國的西都卻是具有著相當的重要性。所以,一部分小家族開始將自己家族的勢力往著西都遷移。
畢竟,俗話說的好,‘長安居,大不易’。雖然說誰都知道長安是富碩繁華的地方,但是在這個地方居住確實需要承受著太多太多的競爭與角逐的。對於大家族來說,這或許是沒有什麼,但是對於小家族而言,這卻是要命的存在。所以,與其在這個地方跟別人爭得頭破血流,所以倒不如將家族的重心遷往西寧,在那裏或許還有著別樣的待遇。
最起碼的一點是,大夏朝堂對於遷往西寧的家族是給予了相當的優惠的。當然,還有一點就是,在西寧那邊發展,要比長安這邊容易一點。
“號外,號外,雲麾將軍田虎征南詔回返,斬南詔逆王高其昌,收南詔千裏疆域。”報童口中咬著清晰的聲音,赫然是大夏朝堂近些年推出來的普言。所謂普言,自然就是大字典上麵的讀音。與著士人之中一貫說的雅言不同,在民間這種相對簡單的普言卻是具有著相當的市場。當然,也不是沒有大儒對李信的這種行為看不過眼,但是在李信的一番辯駁之下,大儒們退讓了。
“正所謂八裏不同音,十裏不同俗。我大夏囊括千裏疆域,自然是也有著極大的不同。若不興普言,民間百姓如何交流往來,莫非每到一個新的地方,還得先找一個通譯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