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永恒芬芳:萬古人間四月天(3)(1 / 2)

春風吹來,喚醒新生的力量。一切都是新的,人們臉上也開始洋溢著輕鬆笑容。這種變化也發生在梁家。解放後的林徽因,在清華大學擔任一級教授,主講市井設計課,這可以說是國內最早的城市規劃設計雛形。而針對國內情形,她結合實際,很符合戰後重建的需要,講建築,也講人文,還講人心。而在北大念書的再冰,和張奚若的女兒一起參加了南下工作。林徽因並不很舍得女兒離開,一個女兒家,千裏迢迢地離開父母去吃苦,做母親的又怎麼能不擔憂呢?

其實她最害怕的是,這次和女兒的分別,說不定會是永訣。她很明白自己的身體,雖然手術成功了,但身體終究是如殘破的樹木,再也煥發不出新的生機。她擔憂,女兒遠在千裏之外,最後竟不能見到自己的最後一麵。然而,當她看見她穿著厚厚的棉軍服,戴著灰色軍帽,站在送別的人群裏沒心沒肺地笑著的樣子,再多的憂慮仿佛也因此淡然。她走上前去,深深地擁抱自己的孩子。

像當年,她的母親也這樣滿懷憂慮不安,舍不得,又不得不舍得地送她去遠渡重洋。孩子總是要長大,總是要有自己的天空,天高海闊,總是要讓他們自己去闖蕩。未來畢竟是屬於他們的。再冰走了,帶著滿滿的希望,也帶著她滿滿的祝福走了,留下病弱的母親,守望著那片天空。

徽因·你是愛,是暖

昨夜的雨,下得湍急而浩蕩,不絕於耳的雨聲裏,帶著白虹貫日般的氣勢。雨急速地落在窗上,劈裏啪啦地響,震出一連串連綿的回音,瞬間又淹沒在更加快速的聲音裏。這場雨仿佛沒有盡頭。遠處的屋瓦房梁在暗夜裏縮成黑黝黝的剪影,小得宛如輕輕伸手就可以掬一捧在手心,黑影間或被閃電短暫劃亮,天地之間登時一片雪白,像老式照相機定格前的那個眨眼。夜雨裏,適合追憶一些平日不敢觸碰的往事,悲傷的或歡喜的,沉重的或寧靜的。這種寂靜的喧囂,最適合用來冥想。

不知道,林徽因離去的那個夜晚,是否也是這樣長久的雨夜,綿長的雨色,透著綿長的濕淋淋的悲哀。或許,那個晚上是一個再平靜不過的夜晚,隻不過在每個人的心裏都下了一場哀傷的雨。那是1955年4月1日的晚上,這個如白蓮一樣潔淨盛放的女子,安靜地凋落下最後一片花瓣。

那年,她五十一歲。波瀾壯闊的歲月,無聲地走到了盡頭,最後一刻,林徽因安靜地注視著這個世界。從萬般嬌寵的童年,走到不解世事嬌憨無限的少女時期,人生的百般姿態,如銀幕上的流光片影紛紛閃過,千帆過,萬木生,這一生,雖然短暫,卻比活得更久的人們都要值得駐足。她的心中沒有遺憾,隻因為她的一分一秒都不曾肆意揮霍。

縱使是病染沉屙,她也不曾停下前進的腳步。1950年6月23日,在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上,由梁思成和林徽因設計的國徽被通過。一時間,掌聲如潮。林徽因坐在座位上,沒有力氣站起來答謝,雖然動了手術,但落下的病根兒卻因為多年的積弱根本無法拔除,她的生命像是從死神手中偷來的,點點滴滴都無比珍貴。麵對這樣巨大的榮譽,她熱淚盈眶。眼淚並不是為這榮譽而落,而是為了心中的理想,如今終於得到了世界的認可。對於一生都在追夢的人來說,沒有什麼比這個更加重要了。

會議不久後,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發出了公布國徽圖案的命令: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提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及對該圖案的說明,業經中央人民政府第八次會議通過,特公布之。

此令。

主席毛澤東。

也是這一年,她被任命為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委員兼工程師。生命的時鍾仿佛在低吟淺唱,默然進入了倒計時。此時,若林徽因放下手中的一切,尋一處山清水秀的地方休養生息,遠離俗世和凡塵,隻守著一片青山遠鍾,死亡或許能夠稍微延遲它無情的步伐,容這位詩意女子再在這個繽紛美麗的世界上棲息停留。

但沒有或許,她不容許自己變成一個軟弱無能的人,她還有時間,還有許多事情想要去做完。北京的海王村古文化市場,是當時林徽因和梁思成以及一幫好友經常去的地方。從前,這裏遊人如織,擺滿了古書古玩,有設在棚子裏的,也有露天的,商販和遊客熙熙攘攘,熱鬧非凡。戰爭時期,這個市場凋零下來,直至新中國成立,才逐漸恢複了以往的喧囂。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讓林徽因出來散散心,梁思成也時常帶她到海王村來。紅塵之中,翩躚時候,總有那麼一樣物件,短短一瞥裏,就牽動某根心弦,斐然清唱,綻放一曲難以忘懷。海王村給予了在生命尾聲裏的林徽因最後一份深愛。隻是那麼一眼,在滿目的珠玉琳琅裏,她隻看見了那隻景泰藍花瓶,秀氣、高貴、沉著、雍容。她的思緒忽然飄得很遠。曾經還是一個小女孩兒的她,在上海的爺爺家裏,看到過這樣一隻花瓶,連紋路都跟眼前的這一隻如此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