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采蘑菇的小姑娘(1 / 2)

“喔喔喔!-”

南社,一個泰泰灣邊的小漁村。

雄雞報曉,村落開始在清晨慢慢蘇醒過來,炊煙嫋嫋,雞犬之聲相聞。

天剛毛毛亮,才泛著一點點魚肚白,空氣中還帶著一絲涼意。

“阿媽,我們出去了。”

黎安兒帶著妹妹寶兒早早下了吊腳樓。

這個時候,阿爸和阿叔阿哥們已經做好了出海捕魚的準備,阿媽也天不亮就蒸好了飯團。

而她們,則要趁著早上退潮時到海邊撿拾貝殼。

這是她們最喜歡做的事。

漁家女兒,平日裏少不了要做家務,織補漁網和拾貝殼,而後者,是最輕鬆愉快不過的了。

赤足走在柔軟的沙灘上,感受著腳趾縫間細沙滑過,癢癢的。不時夾起一隻隻躲在沙洞裏的蛤蚌,海螺,還有躲在貝殼中軟軟的寄居蟹,收獲的滿足令人陶醉。

要是能抓到一隻困在淺坑裏的大蝦,那就是驚喜了。

“阿姐,我今天一定要比你拾得多,你不許追上了哦。”

海邊多海星,俯拾皆是,在水邊行走,稍不留神就可能踩上它們。

海星死後會留下一個個頗像銀元的白色骨架,大家都戲稱是“沙元”。撿回去,穿了孔用繩子串起來,就是一條漂亮的項鏈。

在清澈的海水中還可以見到一種海花,淡綠顏色的,有大人膝蓋那麼高,蓬蓬鬆鬆。如果用手摸它,海花就會像怕人似的,全身急縮,遁進沙裏。

一眨眼的功夫,它就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好像變戲法兒一樣。

“...哎呦呦,嗨呦呦,阿姐阿妹拾貝螺呦,哦哩哩,啊哩哩,阿爸打漁早早回囉...”

寶兒唱著歌蹦蹦跳跳的跑在前麵,留下一串銀鈴般的笑聲,還有兩行纖細的足印。

看著開心的妹妹,安兒眼中掩飾不住的溺愛,雖然她也就比妹妹大了不到兩個時辰。

眺眼遠望,海灣裏風平浪靜,波光粼粼,真美。

漢人村寨裏出發的漁船和巴塔人劃著的“班卡”小船(獨木舟)都在馳往北麵的漁場,雙方刻意保持著距離,井水不犯河水。

碧水、金沙、饞岩和莽林組成了海岸,而茂密的森林則一直伸展到海邊,像一堵綠色的牆,把一切秘密都掩藏起來。

密林中,到處多是十幾丈幾十丈高且挺拔的大樹,粗壯的三四個人也合抱不攏。巴塔人要花十幾天的時間才能放倒這樣一顆大樹,然後再費幾個月功夫鑿出一條獨木舟。

捕魚的時候他們會拿著木棒有節奏地敲打船幫,吸引尋偶的雄魚露頭,這時他們就會準確而有力地擊打其頭部,把獵物捕獲。

在風平浪靜的夜晚,一些巴塔人還會點上一盞油燈,靜靜的停泊在海麵上,等待一種銀白色的小魚自己從水裏跳出來,落在船艙裏。

這種古老的技藝令人驚歎。

而漢人用鋸子和斧頭等工具伐木,速度極快。寨子裏的大師傅隻要半個月功夫就能造出一條漁船,就算加上刷膠上漆也要不了一個月。

而拉網捕魚的收獲,遠遠不是棒子打漁可以比擬。

所以,現在漢人的漁場越來越大,漁獲也越來越多。

早晚,雙方的再次爭鬥在所難免!

......

林子裏是猴子、野豬和黑熊的地盤,再深處就是山地人的獵場,女孩子家是不許去的。

南社,已經是最南邊的漢人村寨了,這一帶的山林和海麵就是漢人和黑瘦矮小而又凶猛的巴塔人爭奪獵場和漁場的前沿。

自從安兒的阿爸帶人在這裏建立村寨,已經和巴塔族山地人爭了好幾次地盤。

若不是漢人在森林裏無法追上猴子一樣靈活的山地人,而對方又攻不破獵槍防守的寨牆,雙方也不可能維持現在這種貌似相安無事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