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一章 從龍(1 / 2)

《國史.忠武王本紀》略曰:

“...忠武王黎氏諱錦輝,字漢光...王父景德公,為紅旗義軍大將,世居南海,稱雄海上。及紅旗軍事敗,鄭石氏降清,而景德公南遷,王亦往,居龍興島,妻劉氏。

“王有二女,適太祖,為高皇後安兒,貴妃寶兒。王雖外戚,襄助太祖有大力焉,居功至偉,俾以軍功封南王,世鎮海南。

“王無後,太祖以貴妃次子繼之…

“……”

“初,太祖欲興義兵,反清革*命,王麵有疑色。太祖說之曰:“華夏,祖宗之家業也,九州,漢人之天下也。滿清無道,竊據神器,此乃吾等子孫之恥辱,是可忍,孰不可忍哉!”

“王慨然曰:‘粉身報國,固所願也,敢不從命?’”

“太祖豐姿英偉,氣度非凡,王意許之以二女,太祖然之,遂破家舍業,從征二十餘載,封大將軍王,為武臣第一。

“龍曆九千八百七十三年,王以舊疾薨,太祖聞之大慟,乃罷朝三日,諡忠武,贈之以親王爵,並以貴妃次子繼其後,使後嗣不絕。

……

“人嚐言,王以中人之資而至王爵,際遇之奇,國朝未之有也,史臣不以為然。

“太祖微時,王視之為珠玉,許之以雙壁,順天應命,從龍保駕,輔運開國,終位極人臣,此何德何能也?

“太史氏讚曰:識英雄於草莽,辨真龍於微末,誠伯樂之能也。襄讚軍機,使糧草不絕,保基業無虞,此蕭何之才也。”

...

“住嘴!你這亂臣賊子休得胡言亂語,爾欲葬送吾等性命歟?我等雖身處南洋,依然是天朝子民,以下犯上,罪在不赦啊!該死,該死!”

一位讀書人模樣的中年人排眾而出,指著漸入佳境的周大師怒喝,一張老臉早已漲得通紅。

“先生何人也?”

“瓊州府秀才黃世仁。”

這位老夫子捋了捋胡子,通紅的臉上略有得色。

“黃世仁,黃先生,爾何人也?”

“我乃讀書人,世代耕讀傳家,看你也是讀過書的,可知道天地君親師?可懂得忠君愛國,恪守本分?”

黎叔在一旁為周曉峰等人介紹道:

“秀才公是我們請來的西席。”

原來是個不得誌的老酸儒啊,你個高中沒畢業的半文盲,不知天文地理,不通政治曆史,隻曉得幾句之乎者也的小小秀才,居然還敢和我這好歹混了文理雙學位的來得瑟,這不是自找不痛快嘛。

“失敬失敬!敢問秀才公,尊駕祖上何人也?”

還是這個問題,這有點問候人家祖宗十八代的架勢了,黃秀才被氣得噎住了,半晌也說不出話來。他不過是被‘漁民’們擄來,或者說,請來的教書先生。除了鬥嘴,哪有丁點反抗之力,在周曉峰的氣勢壓迫下,他隻好明智地選擇閉口不言。

“秀才公祖上想必也是漢人,你我都是漢人,我們漢人,去忠於建奴的君,愛韃虜的國,何其可笑!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無也。你知不知道,什麼是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你們曉不曉得,我們漢人與滿人有何等的血海深仇?”

別說周博、周邁和有熊氏三十親兵一臉茫然,南社的漢人們都是連連搖頭,即便是秀才公,也無從反駁。要論見識,這幾百人加起來也比不上混過N多年論壇,下載過幾千本網文的現代人。

滿清的文字獄實在太成功了,片言隻語不得流傳,掩蓋了那一段血淋淋的曆史。而普通百姓,哪怕是鄉間最淵博的知識分子如舉人、秀才之流,也頂多是學得三五本四書五經,即便讀了幾篇雜書野史也多是語焉不詳。

“王上乃是天生偉人,見過大世麵,見識比我們這些山野之人不知道多上多少倍,反正今日兩族欲化幹戈為玉帛,王上就給我們好好講一講吧……”

周博倒是處事老到,見機化解了冷場氣氛。當下南社村民也隻好收下黃金、山貨等各色禮物,將一行人迎入寨中,擺酒設宴款待往日勢同水火的近鄰。

周曉峰不知道這個普通的,在後世被有人稱為“民族大團結日”,而又有人稱之為“炎黃覺醒日”的日子,在未來中華帝國的曆史上將有怎麼樣的份量。

他隻是將自己聽說過的,以及自己揣摩的曆史一一娓娓道來,有人聽不懂漢話,立即有懂漢話的親兵和鄉民翻譯轉述過去。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我華夏曆史,至今已近萬年之久......”

整個場院裏起先有些喧嘩,但是後來變得安靜,大家都被華夏文明輝煌燦爛的曆史驚呆了。有熊氏開創文明,軒轅黃帝,炎帝神農氏統一九州,後有漢之威儀,唐之繁榮,宋之富庶,明之武功,不由令人目眩神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