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九十一章 年關近(1 / 2)

這位賽相悶聲大發財之後,派了一隊信使八百裏加急一路報捷遞上了報功奏表,隻等著朝廷的表彰與封賞。

可欽差大人的好心情還沒保持幾天,就被欽差行轅外的叫囂聲給打斷了。

“當官的出來!”

“把老子們的血汗錢交出來!”

這是神馬情況,討薪?!鬧餉?!

時至十二月中旬,趕在後世正開始進入春運高峰了,而這時代也有著不一樣的春運。

武昌各軍中戰士多來自湘粵桂各地,臨近年關,戰事停息,士兵們閑下來,大起思鄉之情。雖然這個時代沒有火車和汽車,要是騎馬坐船的話十天半個月的時間也能趕到兩廣地麵。

平生頭一回遠離家鄉千裏之外,大家也沒指望全體放假,各鄉各村派幾個代表回去,捎帶些賞銀年貨,也算是慰藉一下家中父母妻兒。

仗打完了,周大帥答應的一份賞錢已經發下來了,錢銀財貨多半交托同鄉捎回了家,荷包再度變得空蕩蕩的士兵們聽說欽差大人在出兵前就答應了一份賞格,總計有數百萬兩之多。

這筆巨款除了補償軍備支出,小兵們每人都能分到十幾幾十兩到上百兩不等,對於出身貧苦的士兵來說,這可是一筆橫財啊。

二兩銀子一石米,五兩銀子一頭牛,十兩銀子一畝上好的水田,要是能再分到幾十兩銀子回家,幾口人就能過上幾年好日子,甚至就此生發起來。

經曆過貧寒之苦更知道錢財的重要,有心人的鼓動,加上上級軍官的縱容,大夥兒的心都活泛了起來,鬧餉事件由議論到到串聯其後組織上訪,不斷升級,軍官們暗加引導,以至於上千名士兵為主了官衙,嚇得賽尚阿心驚肉跳。

“還我賣命錢!”

“不發賞錢,莫想過年!”

“說話不算數,老子們抄了這狗屁欽差行營.....”

當兵就是為了吃糧,天經地義,湖廣蠻子們討賞討餉要得理直氣壯,圍住了欽差行轅,各種粗話花樣百出,把賽尚阿家裏的各代女性都問候了個遍。

下級軍士吃周曉峰的飯,領周曉峰的餉,哪裏理會賽尚阿是什麼身份?

浩大的聲勢,令欽差大人雙腳發軟,‘花容’失色。

“餓滴娘耶,這個時候可千萬不能鬧出嘩變啊!”

好不容易成就一場大功,要是因為兵變而功虧一簣那他可真就白忙活了,說不準為了安撫軍心把他這位欽差推出去當替罪羊也不無可能。

沒有周曉峰幫忙,他還真就玩不轉。

.....

而這個時候的周曉峰,已經帶了黎氏兄弟等一幹南洋舊部,韋昌輝、秦日綱等一眾太平軍降將,還有數位湘中諸族耆老,一同擺舟東向,早已遠在千裏之外。

“嗬嗬嗬,這位賽相該是愁腸百結了吧,老左你這一招逼宮計,可是存心不讓人好好過年啊!”

長江沿岸各大碼頭現在都分布有周家的買賣,其實卻是湘軍體係內的軍情機構,負責拉攏地方勢力,埋伏暗樁,傳遞消息之用。

武昌城內的情況,早已通過飛鴿傳書一站站報到了船上。為了不讓那位欽差大人太過消停起什麼幺蛾子,以兵變相恐赫,令其焦頭爛額之下,無暇對付湘軍各部。

“嗤!我老左哪有你周大少爺陰險?”

左宗棠端著茶杯,吹去了茶沫子,細細地啜飲。聞言忍不住白了周曉峰一眼,繼續低頭喝茶。

三個相同形狀的小竹管擺在周曉峰茶幾上,這是為了防止意外做的備份,畢竟這年代的信鴿還是新事物,不是那麼穩當,隻能分撥發送以備不測。拆開封印完好的竹管,打開油紙包著的小紙條,寥寥幾行字,言簡意賅,卻是暗語,隻有掌握了聯絡本的人才能理解起含義。

“賽尚阿被逼得無奈,已經聽從江忠源與周文遠的建議,下令各軍移營了。”

接過剩下兩支小管,對照上麵字跡內容無差,左宗棠長舒了一口氣。

“以此安排,半年之內江南盡入我彀中矣。”

周曉峰沒理會左宗棠的試探,反正到時候情況自知,到了這個地步,左宗棠已經沒有了回頭路可走。他湘陰的親朋戚友中但凡有些才幹的,都被招攬入軍中,或當兵為官,或打理雜務,簡直就是沿用了太平軍那一套:裹挾。

隻是結交數月來,兩人相處還不錯,雖然常常打嘴仗,卻頗有惺惺相惜、相見恨晚之感。要從知交好友變成君臣,無形中多一層隔膜,實為周曉峰所不願,是以他遲遲不願意挑明。

這次南下,周曉峰給賽尚阿的托辭是探親與修養,一來幾位嬌妻到了即將臨盆之時,分開了半載,心下委實過意不去,二來他本是經商出身,生意還需要交代一下。

加上出征數月,將士疲憊,軍中頗有許多傷病,到南方修養對恢複身體大有裨益。所以他除了帶上幾十位心腹股肱及近衛營,還帶上了上千名受傷的立功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