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八(1 / 2)

京城應天府是大明王朝的政治經濟中心。同時也是這個時代世界的中心。封建時代結束還有五百年左右,在這之前曆史總是眷顧中原大地的華夏兒女,他們擁有著世界上最豐富的物產,崇尚智慧的力量。用文明去教化其他的種族,並使之一代又一代不斷地傳遞。所以,他們總是那麼的驕傲,仿佛是上天縱容的。

開國皇帝朱元璋定都應天府後,漢人的血脈又重新屹立在中原上。抹去了蒙古人統治的痕跡,這片大地終於恢複了生機。不得不說蒙古人會搶掠、愛享受、勇猛過人,但是一丁點都不會治理國家。短短幾十載,攪得黎明百姓家破人亡,流離失所,上下一片怨聲載道。

應天府這些年被治理的頗為繁榮。帝都建在富裕的江南,這裏自古就是魚米之鄉。南來北往的客商們通過四通八達的內陸水係交彙到京杭大運河,商業的發達帶來了人口的昌盛,所以剛建立沒有太長時間的明帝國的帝都並沒有因為先前對前朝戰爭而蕭條,反而呈現出現在的景象。

明朝的第一位帝王此刻正歇在皇宮的一處花園的亭子裏,和他的皇孫交流感情。朱元璋的嫡長子朱標是一位相當合格的繼承人,作為最大的皇子在諸位兄弟間擁有很高的聲望,被眾位大臣稱讚,是一位可以被寄予厚望的皇太子。隻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留下了兩個兒子。嫡長子沒過幾年也沒了,就剩下庶出次子朱允文。

因長子早逝而深受打擊的朱元璋還要麵對兩難的繼承人選擇,一頭是自己最信任最看好的長子的庶出次子,另一頭是自己其他的或優秀或平庸兒子。

他曾經有一陣時間想將老二秦王立為太子。可有害怕老二又一天也先他而去,畢竟已經有了長子這個例子。雖然老二秦王是除了長子朱標以外他最喜歡的兒子。將皇孫朱允文立為皇太孫,朱元璋又不滿意,朱允文乃皇太子的庶出兒子,在繼承權上地位不穩固。

最終朱元璋還是選擇將朱允文立為皇太孫,等他百年之後來接替他的皇位。

這樣也算是免除了很多麻煩,一則澆滅了他的其他兒子的‘某些’不良的想法,讓他們在道義上斷絕了對皇位的肖想。二則朱元璋秉承繼承人優先的想法,對待嫡長子朱標和其他兒子的教育采用不同方法。請到帝國最好的老師來教導嫡長子治國之道,乃古時的精英教育。

太子朱標的優秀證明了朱元璋的正確,隻不過沒有敵得過天意。而其他皇子們僅僅是放養式,鼓勵他們勇武,使用武力去為皇室的守邊疆。朱元璋自認自己身體很健康,有時間再去教導一個繼承人。

今日朱元璋正在詢問皇太孫學習的進度。談了一會兒,就談到了對蒙古人殘餘勢力——北元的事情上了。北元殘餘以及北方邊境其他有可能會威脅中原統治的勢力都是明帝國朝堂上現在熱門的話題。

明朝的百姓在之前的幾十載歲月裏被異族欺壓,一直保持著不屈的民族心,都沒有放棄過與蒙古人的鬥爭,即便被劃分為最低賤的四等人。他們已經沒有了唐朝人對於其他民族的包容,也很難容忍異族對家園的窺視。如同野獸般的巡視著帝國的領土一刻不停地敵視和防備著隱藏的敵人,倘若那些敵人有異動便會立刻撲過去用利齒狠狠地咬上敵人的頸項,將其置之於死地,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曾經的屈辱反複地印在明人記憶裏,讓他們和他們的子孫牢記著異族們的從未掩飾的不臣之心。這些難以忘卻的東西早就被複仇的火焰澆築成明朝人心裏麵的那把剛硬的利劍。

其實朱元璋挺擔心自己的孫兒會不會到時候清算他的兒子們。一心一意想要恢複古製的老朱,推行分封製和郡縣製相結合的製度,以求最好的治理國家。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是個大問題。這些年來朱元璋狠心對付老臣大將們,一點都沒有什麼皇帝的矜持,就是為了防著地方割據。將兒子們分封到邊境也是防止地方的那些欺上瞞下的官吏。畢竟朱家的人都是向著皇家的。朱元璋最是明白這些官吏的性子了,但凡有一點疏忽他們就能像蚊蠅一樣訓著味道欺壓百姓官官相護。

他也清楚朱允炆的想法,削藩勢在必得。誒,有時候朱元璋在想若是他的長子朱標還活著多好啊,朱標能鎮得住那些個弟弟們。那樣朱元璋就什麼也不用擔心了。若是朱標也想削藩的話,自然會做的滴水不漏。朱允炆就差點遠了。

所以朱元璋想試探一下皇太孫,看看他的態度如何,然後好做些事情幫他補漏,或提前安插人手,待到某一日事情到了無法挽回的時候能力纜狂瀾。

朱元璋問道:“允文,你可知朕為何要分封諸子為王爺,並且分給他們領土?”

皇太孫朱允炆回答道:“回皇爺爺,孫兒知道。韃靼不靖,諸王禦之。”

“那朕為何不派遣朝中的大將領兵守疆呢?要知道朝裏的將軍比各位王爺厲害的也不少啊。”

朱允炆聽後皺了皺眉,說道:“孫兒覺得這也有道理。”

朱元璋瞧皇太孫麵色不豫,就知道他的皇太孫隻怕更願意調朝中的大將軍領兵守邊,隻是擔心自己不讚同,故而模糊的回答他。於是,聲音更加嚴肅:“允文啊,你可記得還記得藍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