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2 / 3)

有的父母會因為孩子的注意力不夠集中而在旁邊“站崗”,這樣一來,孩子一遇到不會的問題就會問父母,久而久之就會產生一種依賴的心理。所以,父母應該讓孩子獨立做作業,不要在旁邊打擾孩子。

3.多給孩子一些休閑的時間

在放假的時候,父母可以安排一些適合全家休閑的方式,讓孩子放鬆一下心情,這樣還可以增進和孩子共處的時光。旅遊不一定隻去那些風景遊樂區,可以在社區活動一下,比如散步、打球、拜訪鄰居、認識一下周圍的環境,甚至還可以逛一下商店、超市或是圖書館。

4. 給孩子一個明確的完成作業的期限

父母可以這樣對孩子說:“你可以不用心,但你必須在八點鍾之前完成作業,否則,周末就不能做什麼。”等等。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時間緊迫感,慢慢地讓孩子形成學習規律。有了明確的任務,孩子學習時就有了動力,才能保持緊張狀態。當然,要求孩子學習時,時間不能太長,也不能要求孩子長時間做同一件事。這些都是導致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因素。

5. 父母陪孩子學習不可提倡

事實上,正如一位權威人士所說:“有的孩子學習拖拉是因為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多的則是由於父母過分關注他們做作業,甚至包辦代筆。”大多數教育專家都不讚成父母陪孩子讀書,因為父母總會情不自禁地敦促孩子不要這樣做,而要那樣做。這些時斷時續的語言刺激,更易於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同時,也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強烈的依賴性。

6.合理安排學習內容的順序

父母可以建議孩子先做一些比較容易的作業,在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再做比較複雜的作業。除此之外,還可以把口頭作業和書寫作業相互交替。

7.給孩子適當的獎勵

當孩子按時完成了作業,父母不但要從言語上加以表揚,還可以輔助一些別的獎勵。同時,還可以為孩子設定一個假想的競爭對手,提醒他或她“誰每天晚上隻需花一個小時就能完成作業,還有時間看動畫片什麼的。”

8.為孩子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環境

許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與家庭環境有關。有的父母白天上班很累,晚上就喜歡看電視,而且聲音很大;還有的父母喜歡把鄰居、同事約在家裏打麻將,這必然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當孩子學習時,父母一定要保持安靜,不要讓孩子注意到父母在做什麼。如果父母一直保持著良好的讀書、學習的習慣,孩子就能耳濡目染。此外,要注意排除幹擾孩子學習的因素。許多孩子習慣邊聽音樂邊寫作業,這是一種不好的習慣,是分散注意力的誘因。

9.孩子學習的速度和難度要適中

在每一個年齡段,孩子接受的新知識都有一定的量。如果要求孩子的學習速度太快時,孩子肯定會囫圇吞棗。如果速度太慢,孩子的思維就容易懈怠,從而造成開小差、走神。與此同時,如果孩子學習的內容太難,孩子無法真正理解透,學起來就沒什麼興趣可言,開小差在所難免。相反,如果孩子學習的內容太簡單,孩子就會感到索然無味,也會造成注意力不集中。

10.適時解除孩子內心的憂慮

當孩子心理壓力比較重的時候,孩子的注意力就無法集中。許多孩子害怕考試,尤其是害怕一些被家長們告誡為“將決定一生命運”的考試。為此,孩子們經常心猿意馬,甚至胡思亂想。背負著沉重的心理負擔,孩子們自然就無法專心學習。因此,但凡優秀的家長,都是孩子稱職的心理安慰師。

孩子不能專心,常常是因為心靜不下來,如果父母能夠經常帶領孩子靜坐、瞑想、遠望,對於孩子的靜心專注會有很大的幫助。

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遊戲

父母箴言

孩子總喜歡黏著父母,看到父母在做什麼他就想做什麼,此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在這個時候,父母最好可以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做遊戲。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讓孩子在學習上得到進步,還可以加深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有些父母自己躺在床上看電視,卻不準孩子看電視,一味地叫孩子“好好讀書”;自己總是看一些報刊雜誌,卻叫孩子隻能看參考書、兒童文學,並要孩子將來上一流大學,這實在是說不過去。要想讓孩子用功,父母本身也應該用功才對。當然並不是說非要父母求取“學問”,或閱讀一些高難度的書本,隻是希望父母也能自我進步、自我要求,而不隻是看些周刊、電視連續劇之類的東西。

在孩子小的時候,如果缺少了與孩子一起學習的觀念,讓孩子一個人麵對枯燥、難懂的知識,對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是有影響的。如果父母能夠與孩子一起學習,讓孩子覺得麵對困難的不隻是他一個人,這樣孩子就不會厭惡學習。當孩子遇到學習困難時,父母也應該與孩子一起解決,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所以,與孩子一起學習對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與孩子一起學習,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讓孩子明白學習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因為孩子還小,他們對學習的重要性沒有實質的認識。當孩子稍微懂事以後,他就會逐漸明白,父母都花費時間來陪自己學習了,這說明學習對自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另外,與孩子一起學習,還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因為,當父母幫助孩子解決學習上遇到的一個個困難以後,就會讓孩子覺得困難也是很容易解決的,從而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同時,這也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情緒的一個重要方法。

在與孩子一起學習時,盡量把自己也當成一個學生來看,你是與孩子一起學習知識,而不是去監督孩子學習的。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處理不好,往往會使孩子對學習感到厭倦,而且也會影響對父母的感情。

學習的時候和孩子在一起,遊戲的時候也要和孩子在一起。因為,遊戲能夠引起孩子對未知世界進行探索的願望,並且,在進行探索的過程中,他們的觀察能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等等綜合能力都能夠得到發展。因為,豐富的遊戲環境,以及種類繁多的遊戲材料,都是促使孩子運用多種感官的外在條件。有了這些條件,然後在父母的正確引導下,孩子的感知能力就能夠得到合理的發展。在遊戲過程中,孩子可以接觸到各種事物,接受各種感官的刺激,孩子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這對於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來說是一個良好的基礎。遊戲能夠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當孩子在做遊戲時,父母要讓他們多動腦筋、積極思考。同時,遊戲還能夠充分啟發孩子參加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可以看出,遊戲的種類很多,內容廣泛,形式多樣,是孩子發展智力的廣闊天地。父母與孩子一起遊戲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在教育比較發達的美國,與孩子一起遊戲,已經成為父母們教育中的一項必要工作。

但許多父母都會認為:孩子自己會玩遊戲,孩子喜歡怎麼玩就讓他怎麼玩。於是,就對孩子的遊戲漠不關心。甚至還有一些父母認為,孩子在遊戲時會將房間搞得亂七八糟,因此他們非常反對孩子做遊戲。父母應該明白,這樣的做法對孩子的全麵成長是非常不利的。克魯普斯卡婭說:“孩子在遊戲中學習組織自己,學習研究生活。父母應該重視孩子的遊戲,而且應該做相應的指導和幫助。”事實上,遊戲是一種特殊的教育過程,對孩子來說,也是學習的方式之一。忽視或者阻止孩子遊戲的做法,對孩子的教育的損失是很大的。

與孩子一起遊戲,是素質教育的需求;當孩子的遊戲玩伴,是每一個家長教育孩子必須做的一項工作。

一個成功的家長既可以和孩子一起學習,又可以和孩子一起遊戲,他會和孩子一起進步,一起增長知識。這樣的父母一定會教育出最棒的孩子。

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是需要激發的

父母箴言

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學得更好,學到更多的知識,增強各方麵的能力,開發出更多的潛能,就應該製造良好的氛圍,激發出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讓孩子在情緒化中學得更好,學得更加生動活潑。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經曆:對孩子說:“來,我教你背一首唐詩吧。”孩子把頭一扭就往一邊走。這可怎麼辦呢?不少父母也有這樣的經曆:下雪了,天上飄著雪花,孩子對父母說:“快來看,雪花在跟我玩呢。”吃蘋果的時候,孩子對父母說:“這裏麵放了糖,你知道嗎?”

這些情況的發生給了父母以下啟示。

1.發揮孩子性情的作用

這給父母提供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孩子都是“性情中人”,他們認識事物的時候總是充滿了情緒,事物在他們眼裏都帶有感情色彩。孩子為什麼都喜歡童話故事,道理就在這裏。隻有讓孩子接觸感性的東西,他們才能更深切地感覺它,記憶它,理解它,才會對這些東西產生興趣。在孩子的心目中,雪花是朋友,是玩伴。父母應該根據孩子的這個特點,充分調動孩子的情緒狀態,把學習變成生動活潑的過程。

有一個優秀教師給學前班孩子上課,很受歡迎。例如,叫學生發言,他不是靠學生舉手再點名,而是準備一個“發言球”,一邊從講台上把“發言球”扔出去,嘴裏一邊說“2+ 3。”哪個孩子接到球,哪個孩子就說出答案,孩子們“學”得很高興。有的聽課的老師不理解,這不是多費一道手續嗎?直接提問不就可以了嗎?要什麼“發言球”?回答說,沒有“發言球”,當然也可以提問,但是孩子卻沒有了強烈的發言興趣。這種回答是很有道理的。

孩子都是情緒化的學習者,教育者不為他們製造一定的情感氛圍,就無法激活他們的聰明才智。有些孩子在某個教師的班裏很聰明,而到了另一位老師的班裏就變傻了,可能奧妙就在這裏。

有些父母教育孩子常常使用成人化的方法,就是因為不明白這一點,弄得孩子對學習缺乏積極性,反過來父母卻又埋怨孩子又懶又笨……其實,有很多時候,又懶又笨的恰恰是父母自己。他們對孩子的心理一竅不通,又懶得去研究去學習,還自以為是把成人學習的模式強加給孩子,孩子不願學習,又去責怪孩子。不客氣地說,應該責怪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2.孩子利用自己的經驗來學習

孩子認識事物,一般都是以自己的經驗為中介的,這是孩子情緒化的另一個特點。在孩子的心目中,任何事物都跟自己的經驗有很直接的聯係。孩子吃蘋果感覺到了甜,他不認為甜是蘋果本身所具有的,而認為是裏麵加了糖,這顯然是孩子吃奶時加糖的生活經驗的反映。

這種思維方式非常有趣,反映了孩子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根據孩子的這個特點,父母對他們進行知識教育的時候,一定要把有關的知識和他本人的生活體驗聯係起來,這樣才便於孩子理解,否則就會出力不討好。父母要想知道孩子的體驗,就必須走進孩子的內心,用孩子的眼睛去看世界。這是很困難的一件事,而且很多父母,都不願意去認真研究孩子的心理,但是這種事是不做不行的。

3.孩子學習的最佳方法是遊戲

專家一致認為,孩子的主要活動是遊戲而不是正規的學習,幼兒園、學前班就是如此,這是非常正確的。可是有些父母總是希望孩子早學知識、多學知識,認為做遊戲是在浪費時間。但是讓天真爛漫的孩子像成人那樣學習是不行的,對孩子來說,害處大於好處,這樣的做法等於“強迫”孩子厭學。父母應該明白,遊戲本身就是學習,孩子在遊戲中能夠學到非常重要的東西,這些東西是在平常的學習中學不到的。

有些父母可能會問,孩子在幼兒園隻知道玩,一旦上小學進行正規學習不適應怎麼辦?這也是一種誤解。這裏不是不準孩子學習,而是主張讓孩子在情緒化的氛圍中學習,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不僅要讓孩子學到一些知識,還要使孩子形成一種良好習慣,更主要的是開發了孩子的智力和潛能。同時,從幼兒園到小學一年級,教師也會比較巧妙地自然過渡,不會使孩子進入正規學習的時候過於突然和生硬。

如果把遊戲與學習對立起來,人為地把知識學習和遊戲割離開來,各自形成一個封閉的係統,讓兩者互相隔絕,一個極端是“傻學”,另一個極端是“傻玩”,孩子就會在這兩個極端來回搖擺,結果自然是學得死板,玩得無味。

有些父母和老師以為“帶著孩子玩很容易”,而“教孩子學習很困難。”這也是不正確的認識。設計一個知識含量高的遊戲才是極其困難的,需要很強的創新能力,而拿著書本照本宣科,當個教書的機器,則是比較容易的。

從以上三個方麵的啟示中,我們可以看出,讓孩子能夠喜歡學習,首先就要激發出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在情緒化中學習,這樣就會收到一種意想不到的效果。

讓孩子的興趣在家庭教育中得到培養

父母箴言

有了興趣,孩子才會積極關注,主動思考,並自覺采取行動。因此,對於父母來說,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想方設法地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向上的積極性,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可以說把這個工作做好了,就不用擔心孩子今後的發展了。

人的一生需要接受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而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點與奠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庭教育對孩子具有十分重大的影響。家庭教育主要是教育孩子,那麼家長教育孩子,主要教育什麼呢?從總體來說,孩子成長發育的各個方麵都是教育的內容,道德品質、智力發展、知識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等,這些父母都必須不同程度地擔負起教育責任,這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在城市家庭中,高智商、高要求、多技藝和強訓練的教養理念一統天下。“技多不壓身”的古訓在現代家庭中重新找到了強大的生長點。

在緊張繁忙的陪練中,父母以孩子學會某種技藝為標準,來衡量自身教育理念的行為效果,為了讓孩子“學好”,生活上包辦代替,學習上辛苦陪練,強行監督,而恰恰忽視了孩子個性的成長發育,忽視了孩子首先將成為一個公民的基本事實,偏離了教育培養全人的本意,使孩子的家庭教育失去了支點,該嚴格處卻放鬆,該放鬆處卻又嚴格。其實,對於孩子來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有了興趣,孩子才會積極關注,主動思考,並自覺采取行動。因此,對於父母來說,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想方設法地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向上的積極性,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可以說把這個工作做好了,就不用擔心孩子今後的發展了。

那麼,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呢?

1.增強學習快感,培養直接興趣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曾說過,他不讚成有人說他是“刻苦”學習的,因為他在學習中從沒感到“苦”,相反,體會到的是無窮的“樂”。學習如果能給孩子帶來快樂,那麼孩子一定會喜歡學習,年齡越小的孩子,學習興趣越是以直接興趣為主。例如:有的孩子喜歡畫畫,可能是他樂意用五彩的蠟筆在紙上塗抹,看著五彩的線條在紙上延伸、擴展,他的思維、想象也跟著任意遨遊、旋轉;也可能是老師經常表揚他,雖然他畫得並不怎麼樣。那麼,怎樣才能使學習變為快樂的事呢?

首先,多表揚,少批評,要善於發現每個孩子的優點。有些父母開口閉口就是“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會,光知道玩”,本來是恨鐵不成鋼,卻不知好鋼已在批評中鈍化了,日久天長,孩子總覺得自己很差,總有錯,在學習中有壓抑感,於是就厭惡學習。

其次,使孩子一開始就有成功的體驗。父母要盡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識,一開始就讓孩子學懂,這樣既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體驗了學習的快樂。

最後,父母應該指導孩子讀書。父母和孩子一起學習,當孩子解答出難題後,與孩子分享快樂;當孩子不懂時,與孩子共同探討,這也能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件愉快的事情。另外,父母的情緒、學習的環境等也能影響孩子學習的情緒體驗。

2.明確學習目的,培養間接興趣

優秀父母的經驗證明:學習目的的教育應該聯係孩子的思想和實際,堅持耐心細致的正麵教育,通過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把學習目的與生活目的聯係起來,這樣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孩子對背外語單詞不感興趣,但對學好外語後可以用外語交流,參加各項外語活動等結果感興趣,這種興趣可以促使孩子去從事背單詞的活動。所以家長們既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直接興趣,激發其勤奮學習,更要通過學習目的教育來提高孩子的間接興趣。興趣在活動中的動力作用,已為不少心理學家所承認。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把興趣說成是“能量的調節者”。孩子對學習有興趣,就可以激起他對學習的積極性,推動他在學習中取得好成績。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