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培養孩子其他方麵的興趣(3 / 3)

5.製定適度的學習要求

用適當的標準培養孩子的興趣。父母在給孩子規定練習任務時,要意識到孩子學習書法,若要求過高,任務過重,隻能使他們望而生畏,削弱學習的興趣,產生厭學。父母既要給孩子一定的學習製度,施加壓力,又還要給他們輕鬆學習餘地。孩子畢竟是孩子,都喜歡玩,若父母一點都不督促,放任自流,學什麼都不成,但如果過分加壓孩子必定承受不了,每天讓孩子練字2小時較為適宜。

6.給孩子一個足夠的時間空間

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比較大,競爭比較激烈,在孩子學習之餘,又培養孩子的特長,但是父母不要忘記也要給孩子一個玩的空間,要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心態,要讓孩子多接觸一些小朋友,多長一些見識,多參加一些體育活動。要讓孩子快樂起來,這樣他們的潛能才會被挖掘出來。

讓孩子自己動手搞“發明”

父母箴言

有的父母在看到孩子對家裏的鬧鍾、手表、收音機亂拆一通時,往往會對孩子斥責一番,這樣一來,鬧鍾、手表和收音機是保住了,但是孩子的好奇心以及動手創作的興趣就被父母給扼殺了。

在中國五千年的發展史中,發明創造展示了其無窮的魅力,在這其中也出現了無數的發明家,正是他們把中國推向了現代文明。這些發明家之所以能夠創造出那些發明,主要是因為他們的興趣所致。所以,當孩子對拆東裝西感興趣的時候,父母一定不要阻止,而是要盡量讓他們的興趣發展下去。說不定,你的孩子也是一個未來的發明家。

然而,在生活中有些父母怕那些所謂的發明影響孩子的學習,於是極力阻止孩子搞發明創造,到最後,使得孩子對發明一點興趣都沒有了。其實,這些父母的思想中存在一些誤區。

誤區一:發明影響學習。這可以說是父母反對孩子搞發明創造用得最多的理由,他們認為孩子搞發明創造占用了大量的學習時間,發明能否成功不說,學習也給耽誤了。其實並不是這樣,曾經有一位老師舉過這樣一個例子:有兩個學生,即將上高三,他們的發明可去北京參加發明比賽,但父母擔心孩子的學習受影響,一番爭取後家長才放行。在創新決賽期間,兩個孩子同全國各地的“高手”們交流,相互借鑒,主動查閱資料,鍛煉表達能力。七天北京之行後,孩子明顯自信了,學習的勁頭也大了,這對高三考生而言是非常可貴的。所以說,發明創造不但不會耽誤孩子的學習,還會對學習有所幫助。

誤區二:孩子純粹是貪玩。孩子為了搞一項研究,把小昆蟲養在家裏,將破銅爛鐵搬進家裏敲敲打打,結果被愛幹淨的媽媽一股腦兒地扔出了家門,並告知孩子:“再這樣就揍你。”有的父母隻要看到孩子動手製作,便會指責孩子貪玩。父母們可能不知道,就是這樣的做法,澆滅了孩子們創新思維的火花。

誤區三:孩子發明,家長代勞。許多父母不但會替自己的孩子發明創造,而且還親自為孩子製作。這樣的做法,除了讓孩子養成依賴父母的習慣之外沒有一點作用,並且還會使孩子的創新思維受到抑製。父母隻有在孩子有了創新思維的基礎上啟發其創造發明,並讓孩子親手製作,才能讓孩子真正得到鍛煉。

上麵講了幾點父母容易進入的誤區,了解了這些方麵之後,再來看一下怎樣培養孩子動手操作、喜愛創造的能力。

平常在和孩子交談的時候,要多鼓勵他們去創造、發明,不要隻滿足於思維,讓他們知道,隻有多練習才會在練習中有更多的思維。

進行模仿性操作實踐,讓孩子學著大人那樣做事。除了做一般家務外,還要讓孩子學習打雞蛋、炒菜、做飯、洗衣、喂家禽家畜、攝影、使用各種家電設備、種樹、澆花施肥等。

進行“修舊利廢”的操作實踐。這是帶有一點創造性的活動,比如修理家具、玩具,巧妙利用廢牙膏管、廢圓珠筆芯、空罐頭盒、紙盒、塑料瓶等來做新玩意兒,變廢為寶。例如炊壺蓋上的鏑子脫落丟失了,可把牙膏管肩部以上剪下,擰下牙膏蓋,將牙膏嘴插進壺蓋孔,然後擰緊牙膏蓋,這樣,代用的壺蓋鏑子就製成了。又例如用金屬空罐頭盒做花和裝飾品,用大塑料雪碧瓶製作花籃,用玻璃片製作萬花筒等。此外修理門鈴、自行車,拆裝破鬧鍾、廢手表、破電動玩具等,都能養成孩子改造、創新、利廢的思維品質和動手能力。

指導孩子自製玩具,如用紙折疊玩具,用蠟和肥皂雕塑玩具,用鴨蛋殼做不倒翁,用塑料薄膜做燈籠,用竹片製作竹蜻蜓,用蠟光紙做一個風車,用細篾製作風箏,用銅錢做陀螺等等。家長要做有心人,幫助孩子搜集材料,找來有關工具,有時還要參與製作。

指導孩子進行綜合性的、有社會意義和社會價值的實踐活動,如辦小閱覽室、小圖書館、小玩具館、小儲蓄所、小商店等,為同班同學或同院內的孩子服務,學著成人那樣分工、值班、管理、進貨、記賬。

要指導孩子做科學小實驗。可以建立一個小小的實驗室,做空氣實驗,水的三態實驗,地球四季成因實驗,水中沉浮的規律實驗以及各種趣味實驗等等。每個小實驗都蘊含著自然科學的奧秘,極利於培養孩子對科學的熱愛,激發求知欲望,發展探索思考能力和動手創造能力。還要鼓勵孩子利用假日參加有老師指導的科技製作小組、小發明興趣班,讓孩子的生活多多閃耀創造發明的火花。

隻有讓孩子動手操作,讓孩子親力親為,孩子才會對這些東西產生興趣,有了興趣才會有製作、發明的動力。所以,父母們,讓孩子動手去做把,不要讓他們白白長了一雙靈活的小手。隻有讓孩子的雙手發揮作用,才會讓他們的世界更精彩。

讓孩子剪出小花兒來

父母箴言

剪紙是一門綜合藝術,有利於孩子各個方麵能力的培養和增進,對孩子創造力的發展,觀察能力的培養,智力的提升等方麵都很有幫助。當然,一定不要忘了孩子的安全,畢竟孩子手裏拿的是一把剪刀而不是一個玩具。

有些孩子就是對剪東西感興趣,當一把剪刀在他們手中的時候,他們會把那些單一的紙片變成一個個美麗的小東西。麵對孩子這門技能,有的父母不但不會欣賞,還會把孩子的剪刀給藏起來,或是直接告訴孩子不能用剪刀亂剪東西。父母這樣做可能是害怕孩子會用剪刀傷害到自己,又可能是因為孩子亂剪東西會把屋子弄得亂七八糟,總而言之,對於孩子剪東西,父母是一萬個不同意。然而,父母有沒有想過,孩子對剪東西這麼感興趣,可能是因為他在這一方麵有些天賦,如果加以發展的話,很有可能會在這方麵做出成績。但是,經過你這麼一阻止,再有天分的孩子也會變成沒有天分了。

如果孩子真的喜歡剪東西,父母可以有意地發展孩子對剪紙的興趣。剪紙是一種在中國民間非常流行的一種傳統藝術,它曆史悠久,有著豐厚的生活積澱與底蘊,體現了中華民族最基本的審美觀念,具有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同時,剪紙也是一種綜合的藝術,有利於孩子各個方麵能力的培養和增進。比如,對孩子創造力的發展,觀察能力的培養,智力的提升等方麵都很有幫助,並且,還是對中國傳統藝術的一種繼承,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呢?

當父母看到了這些,是不是有些心動了呢?是不是想要知道更多剪紙所帶來的好處呢?下麵就請父母看一下剪紙具體能為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好處吧!

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剪紙這種民間藝術的題材都來源於生活,來源於大自然。因此,在孩子創作剪紙的同時,首先必須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孩子也自然而然地在平時的生活中做一個有心人,學會觀察,並且善於觀察。

培養孩子手眼協調的能力。剪紙的過程中要求眼準手穩,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孩子“看”和手“動”的頻率保持一致,靈活自如的剪裁。這樣,孩子便在不知不覺中,練就了手眼協調的本領。

培養孩子的耐性。剪紙是一種安靜的藝術,它需要孩子專心致誌的,按著畫好的線條,小心的裁剪,不急不躁。這樣,久而久之,孩子也就練就了“心靜如水”的境界,也自然而然培養了孩子處世沉穩、耐心細致的好性情。

提升了孩子的智慧。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我們也常常將“心靈”和“手巧”並稱,因此不難看出,培養一雙巧手也就意味著提升了智慧。這是因為手部肌肉群的訓練有利於大腦的開發與潛能的挖掘。在剪紙中,孩子們通過眼睛的觀察,大腦的構思,雙手的剪裁等一係列步驟,在完成作品的同時,也使大腦得到了開發與提升。

剪紙對培養孩子各方麵能力有如此多的好處,那父母應當怎樣激發孩子學習剪紙的興趣呢?

首先,要給孩子設置一個可以引發剪紙興趣的環境。一般孩子對小動物比較感興趣,所以,父母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欣賞一些動態的民間剪紙動物,像老虎、小兔子、小魚等等,讓孩子感受一下剪紙藝術的豐富多彩。

其次,讓孩子欣賞一些剪紙作品。父母可以在家裏的牆上貼一些剪紙作品,最好是孩子們的作品,這樣就可以對孩子說:“看,這些都是和你一樣的小朋友自己做的!”當孩子被作品所吸引的時候,父母可以適時地做一些引導:“隻要努力,你也可以做出這麼漂亮的東西。”這樣一來,就會激起孩子自己親自試試看的衝動。當孩子喜歡上剪紙這種藝術的時候,父母就要為他們提供剪紙所需要的材料了,除了要提供剪刀、手工紙外,還要為孩子準備充足的輔助材料。通過適當的輔助材料的提供,激發孩子的創造興趣,豐富主題情節。比如,當孩子用對折的方法剪出各種美麗的花時,父母可以讓孩子們通過粘貼輔助畫來展現出美麗的花園。當孩子看到自己的作品那麼美的時候,就會感到非常高興和自豪,自然就會對剪紙產生興趣了。

第三,為孩子營造一種輕鬆、自由的精神環境。在平時觀看孩子剪紙的時候,要經常鼓勵孩子去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內心的情感,並且要及時給予表揚。比如,當孩子剪出一個很棒的作品時,父母可以這樣說:“這是你自己創作的嗎?天哪,我的寶貝真厲害!”這樣孩子就會從父母那裏得到認可,他的心情就會非常快樂,也更富有創造的勇氣,以及對剪紙更加有興趣。

當父母在培養孩子對剪紙興趣的同時,也一定不要忘了孩子的安全,畢竟孩子手裏拿的是一把剪刀而不是一個玩具。父母可以在孩子使用剪刀的時候告訴孩子如何正確使用、擺放剪刀,並讓孩子了解一下剪刀的“威力”,讓孩子不會用剪刀傷到自己或是別人。

讓孩子有自己的“小九九”

父母箴言

對孩子灌輸一些金錢的觀念,是非常有必要的。讓孩子對理財產生興趣,再教會孩子如何花錢,這樣一來,對於孩子在金錢方麵的動向,父母就可以省下很多心了。不僅如此,這些觀念和經曆對於孩子的將來,也是一筆非常大的財富。

“理財”這個詞在成年人的世界裏非常普遍,但是如果放在孩子的世界裏就有點不同尋常了。有些父母在聽到讓孩子理財的時候,會有點轉不過彎來,“孩子理財!會不會有點太早了?”“讓孩子小小年紀就有錢的意識,合適嗎?”其實,對孩子灌輸一些金錢的觀念,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當孩子到一定的年紀時,就會有一定的自主性和“主動權”,這個時候,就可以開始培養孩子對理財的興趣了,也可以讓孩子學會如何“花錢”。

1.培養孩子理財的興趣

(1)儲蓄的樂趣

當孩子逐漸長大,就會更加認識到錢的“好處”——能夠買很多零食和玩具,這個時候一定要培養孩子對儲蓄的興趣。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到銀行,以孩子的名字開立賬戶,將孩子的壓歲錢和平時積攢的零花錢存進去。

這個階段,應該對孩子講一下銀行的作用,以及利息的計算。還要和孩子一起設計一下儲蓄結構,比如,每年春節過後,將收到的壓歲錢存成一年定期,第二年取出利息,再將本金和新一年的壓歲錢轉存定期,這樣,真金白銀的利息收入可以讓孩子充分感覺到儲蓄的妙處。在平時積攢的零花錢則以活期為主,達到一定數額之後再轉存成期限短一些的定期存款,比如三個月。活期、短期存款與長期存款相結合,平時孩子有額外的消費時,從活期賬戶支配,而短期賬戶作為兼顧靈活與高收益與長期存款相配合,這樣一來,孩子可以初步懂得搭配儲蓄的合理性。

(2)零花錢的自由

孩子逐漸長大,就渴望擁有一定的自主權了。在小學階段,零花錢可以是“定量”供給,但是,父母應該相應地將周期拉長,比如在三年級之前可以一個星期為一個周期,四到六年級以兩個星期為一周期。這種情況下,孩子會感到有一定的自主支配權,“自由”的感覺會讓孩子對理財產生一定的興趣,對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行為方式也有好處。

雖然給孩子一定自由,但零花錢的供給也要適量,避免孩子過於鋪張浪費。同時,還是應該堅持“家庭小銀行”的做法,以“利”誘惑孩子,提倡孩子節儉。

(3)支配“巨款”的信任

孩子有了一定積蓄後,對於一些必需的“大件”用品,比如衣物、運動器具等,可以讓孩子動用自己的積蓄去購買,這可以讓孩子覺得有成就感,而且能讓孩子懂得儲蓄對於滿足需求的作用,進一步對理財產生興趣。

2.讓孩子學會花錢

有了自主支配的零用錢,孩子有可能會任意亂花,而父母也總是會一味地責怪孩子:怎麼用了這麼多錢?與其責怪孩子,還不如告訴孩子:怎麼這麼沒有計劃地花錢?這兩者的效果可是會大不一樣的。

(1)記錄消費

剛開始的時候,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在領到零用錢時,就先把未來一個周期所需要的花費記錄下來,額外的支出也要隨後一一記錄,養成孩子記賬的習慣。慢慢的,父母不但可根據這份資金流量表,看看孩子的消費傾向,了解他對金錢的價值與感受,萬一發現偏差,也可以適時糾正,或是作為獎勵孩子節儉的依據。

(2)製訂消費計劃

周期性的零花錢對孩子來說,數目不小,為了防止孩子毫無節製地亂花,父母應該幫孩子先擬定這一星期的消費計劃,從需用品到可有可無的東西,按照內容的重要依次排列。消費的時候,也按照這個次序,養成孩子有目的消費的習慣。

(3)學會做預算

有了計劃表,那麼父母就可以幫助孩子學習做預算。根據消費計劃中列出的內容,可以預先算出大致的花費,如果少於零花錢的數目,則鼓勵孩子儲蓄;超出零用錢的數目,就砍掉那些可有可無的項目,如果確實都是些必需用品,但卻超出孩子的支配範圍,那麼孩子就可以動用儲蓄或是從下一階段的費用中預支。

讓孩子對理財產生興趣,再教會孩子如何花錢,這樣一來,對於孩子在金錢方麵的動向,父母就可以省下很多心了。不僅如此,這些觀念和經曆對於孩子的將來,也是一筆非常大的財富。

3. 父母要牢記“三項原則”

當然,在教孩子理財時,父母也往往會出現一些盲點,使得教導的過程中出現反效果,因此有三項原則是父母們要謹記於心的。

(1)讓孩子真正擁有錢

在很多人的成長記憶中,小時候逢年過節的時,會從長輩的手中拿到不少的壓歲錢。可是,父母通常都會將孩子好不容易才存下來的零用錢或是長輩們送的壓歲錢給收回去,這樣一來,就會造成孩子一拿到錢就趕快花掉的壞習慣。因為,他們怕父母把他們存下來的錢給“沒收”。

(2)給建議但支配權交給孩子

大衛·歐文在其《我家老爸是銀行》一書中點出,多數的父母即使讓孩子擁有存款,也不會給他們完全的支配權。比如,當孩子想要買什麼東西,而父母覺得沒有必要的時候,他們就會極力阻止。與其在阻止的時候和孩子鬧得不愉快,還不如給孩子一些意見讓他自己去評估。在書中,作者以兒子想換新腳踏車為例,他們不讚同但也不阻止,隻是給孩子進行了一些分析,兒子原本的腳踏車仍然是新的,並且還非常耐用,而他想購買的新腳踏車除了外形炫之外,並沒有特別好用的功能,但價格卻高出很多,可能會花掉他所有的存款。分析之後,決定權還是在孩子。兒子經過一些思想鬥爭之後,終於不再堅持。

(3)讓孩子花自己的錢

孩子開始有零用錢之後,就要讓他學習如何花自己的錢,這樣孩子才會懂得珍惜金錢。可以和孩子協商,如果是學費、教材費用或是全家一起的花費,就由父母出錢,但如果是自己想買的玩具、出遊時的紀念品、朋友的生日禮物等,則要讓他們自己付錢。因為,如果父母給他付賬,他就容易產生亂花、浪費的情況。

隻要父母給予孩子正確的理財觀,引導他們采用合理的理財方式,加上秉持上述這些原則,不要以自己的立場去幹涉孩子的理財細節,那麼孩子便可以從中學習一輩子受用的金錢價值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