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元年注定是兵亂的一年,自冀州黃巾起義爆發後,各地太平道徒紛紛舉兵響應,最先舉事響應的是穎川波才部,不過二日間便連下七縣,攻占了大半個穎川郡,聚眾三十餘萬,聲勢浩大。其後汝南黃巾、南陽黃巾、陳國黃巾、青州黃巾紛起,七州二十五郡,一時皆反。
幾乎旬月之間,各地群起的黃巾軍猶如野火燎原般迅速席卷全國,受張角之命,各地黃巾攻下城池後便開倉放糧,以此得到了廣大貧苦百姓的擁戴,隊伍猶如滾雪球般壯大,迅速膨脹到了二百多萬之眾,其中僅冀州一地便有五十多萬黃巾。這些倉促成軍的黃巾軍雖多為烏合之眾,但聲勢之浩大也足以讓各地官府膽寒,郡縣主官紛紛閉門自守,集中有限的兵力退守大城,不敢出城迎戰。
天子劉宏見太平道如此厲害,慌忙於二月戊申日以何進為大將軍,率左右羽林及北軍五營士屯於都亭,整點武器招募兵士,鎮守京師。又自函穀關、大穀、廣城、伊闕、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關口,設置都尉駐防,下詔各地嚴防,命各州郡準備作戰、訓練士兵、整點武器、召集義軍。
同時急令護烏丸校尉宗員所部精騎南下並州駐防,防備冀州黃巾攻入並州。遷護羌校尉董卓為並州刺史,領西涼步騎萬餘立刻趕赴並州。洛陽則武庫大開,下詔招募司隸七郡豪勇善戰之士充入北軍和羽林之中,以此為基幹設立大將軍所轄十二部校尉,用以增強軍力。
如今滿朝之中,最為得意的想來應該是新上任的大將軍何進了,他不但借助黃巾叛亂之事得以榮登大將軍一職,更是得以手握軍權節製天下兵馬——這可是他前任的幾位外戚大將軍都從未有過的大權,其中足以見天子對他的信任和期望。
何進既得升任,他屬下的一班嫡係自然也跟著水漲船高,皆充入了大將軍府掾。其中張揚為大將軍司馬,許攸為左從事郎中,王匡為右從事郎中,鮑信為大將軍主簿,更是征辟名動洛陽的袁紹為大將軍長史。
唯有趙瀚有些特別,原本何進是想讓他為右從事郎中的,以此回報他在洛陽平亂中的功勞。卻沒想到趙瀚卻言語懇切的請求擔任軍中校尉,更願意在疆場上立功殺敵,這倒讓何進感到頗為意外。
要知道如今所建立的十二營校尉並不同於朝廷的常備軍北軍五營,主官雖然也為校尉卻是沒有番號的校尉,隻是用於朝廷征戰時臨時征召的軍隊,若是戰事結束則這十二營大多會被解散。
所以雖同為校尉,十二營這種臨時性的校尉與袁術那種正牌的長水校尉相比就相差甚遠了。一個為秩比二千石的高官,一個隻是秩千石的軍中中層將領。
無論從地位上看還是權柄上看,大將軍府的右從事郎中都遠遠勝於這個十二營校尉。莫說何進無法理解,就連所有人都覺得趙瀚的想法有些莫名其妙。不過見趙瀚如此堅持,何進倒也不好拒絕,便由他去了。
趙瀚心中卻有著自己小算盤,他估算著黃巾起義隻會呈愈演愈烈之態,很快各路大軍就要奉詔出京平叛了。若是為右從事郎中的話,恐怕就隻能一直帶在何進身邊做個文官幕僚之類的,難以一步飛躍。可若是出京征戰可就不一樣了,憑借自己與眾不同的先知,未嚐不能在戰場上大放光彩,依靠著軍功擠入漢庭的最上層之中,這樣才能力挽狂瀾,將這亂世提前終結。
這十二營雖為新建之營,卻是從北軍五校中抽調了大批的精銳將士到其中充當中小軍官,所以雖為新軍,戰力卻是不差,欠缺的隻是操練罷了。十二營共分為左中右三部,每部各轄四營,其中中軍四營為騎騎,各置二千餘騎,左右二軍為步營,各置三千餘人,趙瀚所領的正是中軍二營。
何進倒是待趙瀚不錯,雖然心中有些不滿他自作主張,卻還是將十二營中最為精銳的營部之一交給了他,也算沒有虧待待於他。至於趙瀚本人,走馬上任事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前去都亭大營求見長水校尉袁術。
袁術見趙瀚來了非但沒有一點意外,反而哈哈笑道;“我就知道你小子一定會急著來找我的。”
趙瀚笑答;“公路兄猜的到準,那自然也就知道我是做什麼的了。”
袁術故作哼哼道:“我自然知道你是來做什麼的,一聽說你也當了這校尉,我可就為你留著這些精銳了,大將軍數次來我營中征召,我都是將一些破爛貨拿出去交差,可不就是為了將好東西留給你趙瀚用呢。”
趙瀚哈哈笑道;“到底是公路兄最夠義氣,凡事皆想著兄弟,那我還當真不客氣了。”
趙瀚這番來卻是問袁術要些精銳骨幹充入自己麾下的。原來北軍五校隻是漢軍中的常備部隊,人數雖少戰力卻十分精銳,若遇見戰事時並非將北軍五校直接投入戰場,而是以他們為基幹征召精壯入伍成營。
這便是東漢獨有的軍製,北軍五校也有些類似於後世的軍官預備團。而且北軍五校也是各有分類,比如長水營和屯騎營多為騎士,步兵營和越騎營多為重步兵和山地步兵,顧名思義射聲營則為漢軍中弓弩的特種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