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第五十四章 黨錮之禍(1 / 3)

中平元年二月,時南陽黃巾首領張曼成起兵,自稱“神上使”,擁眾十萬圍攻南都宛城,盤旋十餘日大敗官軍,殺郡守褚貢攻下宛城。為籌軍資,賊眾掘開光武帝祖陵二十餘座,掠奪殉葬器物無數,多有帝祖骸骨暴露荒野,其狀慘不忍視。

消息傳到洛陽城中,天子劉宏當場昏厥,醒後水米不進,隻是跪在宗廟之中長哭不起,又下詔凡劉氏宗親者,皆服國殤。早朝之時百官也都麵露悲憤之色,朝南行跪拜大禮,以告慰帝祖先靈。

宛城一城的得失是小,可是光武帝的祖墳被挖卻是駭人聽聞。黃巾軍在宛城的逆行倒施不但徹底的激怒了天子,更是讓天下士子寒心不已。原本受宦官打壓已久的部分士人們還對黃巾軍的抱有觀望的態度,聽聞此事才意識到黃巾軍不過是一群打家劫舍的土匪流寇,遠沒有改朝換代的雄心壯誌,便對黃巾軍徹底死了心。

南陽黃巾軍的所為也讓朝廷臨時改變了早已定下的平叛大計。原本的計劃是以一部大軍封鎖洛陽周邊的八關,護衛洛陽周全。自洛陽發出的平叛主力大軍在會和幽州並州涼州的精銳邊軍後,再集中舉國精銳東進,以雷霆之勢剿滅盤踞在冀、幽二州由張角親自指揮的黃巾軍主力。待到河北平定後,再大軍南下攜大勝之威平定兗州、豫州、荊州和徐州的黃巾叛亂。

可是帝陵的被掘卻讓原有定下的戰略部署發生了改變。憤怒的天子再也顧不上這些所謂的兵法大道了,隻是不停的催促著何進調撥大軍南下奪回宛城,將膽敢挖掘皇陵的黃巾叛軍誅戶滅族。而何進本人也是這次事情的最大受害者之一,他本是南陽宛城中人,親族和產業大半置於南陽,這次宛城失陷他不但親族死傷無數,田地財產更是被劫掠一空。

在天子和大將軍的壓力之下,朝廷隻得改變了原定的平叛大計,由一路平叛大軍分為三路。原本被定為北上平叛大軍統帥的右中郎將朱儁被改遷為南下大軍統帥,與被拜為左中郎將皇甫嵩共領新建的十二營部曲,會同司隸豫州駐軍共四萬大軍,並分兩路共同討伐穎川黃巾,待打通南下的道路後再奪回南都宛城。

北上平定河北的主力大軍則被大大削弱,原本以洛陽中央軍為主的平叛大軍轉由幽、並、涼州的邊軍為主,天子拜侍中盧植為北中郎將,領北軍五校左右羽林一部,征發三河騎士設立五營部,持節北上與早已到位的護烏桓校尉宗員所部回合,東進與冀州張角部周旋。同時催發正在路途中的涼州董卓部加快腳程,速來冀州增援盧植部。

就在這整軍備戰的大半個月中,關東的形勢已經愈發糜爛,缺少準備的郡縣主官們隻得集中有限的兵力退守大城關隘,每日苦苦守城以等待朝廷的平叛大軍到來。伴隨著各地太平道的起事,大批久受官府盤剝的貧苦大眾也紛紛揭竿而起,有打著黃巾軍旗號附和相應的,也有如東萊蒼頭軍和巴郡、漢中五鬥米道等自立山頭與黃巾軍遙相呼應的。百姓對官府積壓了百餘年的怨氣,仿佛都借著這次機會徹底的噴出而出。

在三路平叛大軍離京出征的前一天,朝會之上,天子劉宏強打起著精神將虎符交予新拜的三位中郎將,同時將象征天子號令地方的符節一並賜予,又出言勉勵了幾句,希望三人早日為朝廷平定黃巾叛軍。

這時左中郎將皇甫嵩卻趁機站出上諫天子,躬身拜倒;“臣尚有要事要啟奏陛下。”

劉宏之前並未見過這個皇甫嵩,不過是許多人舉薦他又將帥之才才拜他為平叛的大軍主帥。如今既然要指望著這皇甫嵩為自己平亂,當下對他自然客氣,便勉強笑道;“愛卿平身,有何事要上奏,但說無妨。”

“諾。”皇甫嵩微微一躬身,站直身子大聲道;“如今京中糧草軍械並不充足,軍中也多為新卒士氣難免不振,臣請陛下拿出皇宮錢財及西園良馬贈給軍士,以此提升我漢軍士氣,士卒們若是沐浴天恩,必然感恩戴德,在沙場上拚死殺敵以報答陛下天恩。”

雖說劉宏愛財如命,卻也不是愚蠢之人,江山和錢財孰輕孰重他還是分得清楚的。平日裏盡管他胡作非為將朝廷搞的烏煙瘴氣,但這並不影響他這個皇帝的位子。而如今卻不一樣,黃巾軍造反的目的就是要推翻漢庭以及他這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