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第八十章 河北巨變(下)(1 / 3)

高地之上,馬上的董卓麵帶焦慮之色,伸長著腦袋不時的探望著遠方。遠處的營寨中黃色旌旗漫天飄揚,綿延百裏竟一眼看不到頭,那裏便是張角的大營所在。

粗壯的身軀配上那短小的脖頸,董卓探頭之間看上去竟有幾分滑稽。可他身後密密麻麻的騎兵卻一個個神情冷峻的屏聲靜氣,滿場一片肅殺之氣,竟沒一個人敢露出半點嘲笑之意。

這些來自西涼的騎兵大多披頭散發,裝備遠不及北軍精銳。此時的北軍騎士皆已著精鐵魚鱗甲,在抵抗箭羽刀劈上有著良好的防禦性,可西涼的騎兵大多都是身著簡易的皮甲,即便是將領也隻是簡單的在要害之處覆以甲片,尚不及普通的北軍騎士。至於坐騎,北軍所乘騎的大多都是西域和中原混血穿山的馬匹,高頭大馬體格健壯,看上去極為威武。西涼騎兵所乘騎的皆是西羌馬,大多矮小容貌不佳,負重皆不如北軍坐騎,唯獨勝在耐力持久。

可即便裝備甲胄遠遠不如北軍,這支西涼鐵騎也無愧於漢軍精騎之稱,他們眼中的狂傲不羈和精湛的弓馬騎術完全彌補了裝備上的劣勢,在草原荒漠中吹慣了風沙的騎士們所具有的堅忍不拔精神,遠非那支朝廷用無數錢糧養出的精銳北軍所能比擬。

也正是因為如此,董卓雖然隻有萬餘嫡係,卻自信滿滿,並不將盧植帶來的大軍看在眼裏。在他看來那些習慣了中原軟綿綿春風的騎兵,遠遠比不上自己這支習慣吹著風沙喝著烈酒的騎兵,真正要打仗的時候,指望的住的還是自己帶來的西涼鐵騎。

迎麵吹來的風沙有些迷眼,董卓習慣性的眯起了眼睛,心中的耐心正在一點點的耗盡,有些不耐煩的揮了揮馬鞭。一旁的董旻終於忍不住說道;“大哥,我們都等了一個時辰了,也不見黃巾軍營寨有任何異動,這宗員是不是戲弄我們。他出發都一天了,就算烏龜爬也應該繞到了呀。”

一旁一麵黑的大漢沉聲說道;“叔穎稍安勿躁,軍情多變難以預料,宗校尉並不像妄言之人。更何況這次他是親口答應領命前往的,想來不會半途而棄。如今雖然已經過了約定的時間,卻尚在預計之中。”

董卓聞言瞪了眼董旻,罵道;“看看你那點耐性,三軍未曾躁動你這主將先躁動了起來。能成什麼大事?多和人家徐榮學著點!”

董旻想必早已對兄長的責罵習以為常了,便也沒放在心上,依舊隨著董卓眼巴巴的望著遠處,等待著預料中的變化。

此時此刻,董卓他們等待的無非就是已經消失了一日的宗員所部。

按照董卓製定的戰略計劃,宗員所部五千精騎當繞道五百裏,從渤海郡借道穿插到黃巾軍大營的後方發動偷襲,目標是焚毀黃巾軍的糧草輜重,讓二十萬黃巾大軍不戰自潰。而董卓則率領中軍主力厲兵秣馬,隻待黃巾軍中出現混亂時便隨之殺入,與偷襲的宗員所部遙相呼應,將黃巾軍一舉殲滅。

在得到盧植的書信後,宗員等人果然對董卓態度不再像起初那麼抵觸,董卓也是見好就收,平日裏隻是公事公辦,並未為難諸將。如此一來漢軍中彼此對立的局麵倒是緩和了不少,至少麵上都看得過去。

在確保了軍中穩定後,董卓便開始著手布置起對黃巾軍的進攻來了。此時的他早已經將盧植的勸告拋之腦後,一門心思的隻是想著應當如何殺敵建功。而出身武將的宗員等人不同於老成持重的盧植,同樣渴望著擊潰黃巾以建功邀賞,對董卓的提議倒是並沒有加以反對。

於是一個看似完美的計劃就在眾人的商議中誕生了,由宗員所部的五千精騎繞道發起突襲,董卓親率大軍在正麵響應,力求一舉擊潰黃巾軍。

宗員身為護烏丸校尉,所部的五千騎兵大半是他從幽州帶來的百戰精銳,常年和鮮卑、烏丸人廝殺在幽州,戰力自然不弱。剩下的小半是從護匈奴中郎將所部抽調出的,也當得起精銳之稱。宗員本身也是一名合格的騎兵統帥,身經百戰經驗豐富,所以他的部隊無疑成了除董卓外戰鬥力最強的騎兵。

襲營之事看似尋常,卻是事關大戰成敗的關鍵,能不能成功吸引黃巾軍的主力回援更是事關大戰的成敗。所以董卓才委以宗員重任,令其執行奔襲劫營重任,而不是派自己的親信之人前去。

隻是這看似完美的計劃,如今卻因為宗員部遲遲未曾出現而暫且擱置。時間一點一點的過去,董卓臉色也越來越難看了,即便是他的親弟弟董旻也不敢與他說話,生怕觸了他的黴頭。

“來了。”終於遠處的黃巾大營中忽然騷動了起來,更遠的天邊隱隱傳來火光和廝殺之聲。徐榮強捺住激動的心情,盡可能聲音平穩的說道。

董卓虎軀一震,忙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凝神望去。連綿不斷的黃巾軍大營中就如同油鍋中濺入了一滴冷水般,漸漸沸騰翻滾起來,大批的黃巾士卒開出營寨,跟隨著火光燃起,後營之中騷動不已。

董旻激動說道;“大哥,那宗員定是得手了,我們也快快殺下去吧,莫要耽擱了時間。”

“急什麼。”董卓一眼等去,躊躇滿誌道;“這黃巾軍不過剛剛騷動而已,大軍仍未見混亂,我們暫且不動,再等待些許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