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移民待遇(1 / 3)

2006年 6月,白雲飛在鎮裏開了一個會。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會議。會議的核心是安排移民補助問題。所有丹江口水庫老移民及其後代,每人每年補助600元,連續補助20年。補助款全部由中央財政直撥給移民。

這一年,畢雪蓮剛剛升任丹陽鎮鎮長。畢雪蓮在會上傳達了《淅川縣關於轉發南陽市關於轉發河南省關於轉發的通知》的文件。一大堆的“關於”和“轉發”搞得人頭疼。

畢雪蓮讀完這個題目後,停下來,解釋說:“說簡單一點,這個文件是省市縣轉發的國務院的文件。也就是說,這個文件是國務院的文件”。

大家一聽,就明白了。這是一個含金量很高的文件。當然,最讓全鎮幹部感動的是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的一句話。回良玉是這樣說的:

“這些水庫的移民過去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很大犧牲,現在,我們工業發達了,經濟發展了,財力增強了,應該把他們的付出和犧牲彌補起來,扶持一下!”

畢雪蓮讀到回良玉這句話的時候,台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丹陽鎮沒有一個村不是移民。這句話說到了移民的心坎上,怎能不讓人感動。

可是,也有一些讓丹陽鎮幹部不理解的。譬如,青海支邊移民不在補助之列。青海支邊是國家行動,不是庫區移民,每個縣涉及的人很少。但是,由於當時丹江口水庫合龍在即,南陽地委把全市的指標給了淅川。淅川是把青海支邊當做庫區移民來運作的。1959年,8008名淅川熱血青年到支邊青年,1960年,又有14334名隨親家屬隨親到了青海。青海移民最苦,死的人最多,最悲壯。可是,這是南陽的土政策,淅川的土政策,國家不承認。這不能不令庫區移民生氣。好在青海支邊移民大部分都返了遷,又經曆了庫區移民搬遷。移民的身份還是保住了。

白雲飛開完會,回到白家莊,當晚便召開了社員會,傳達會議精神。會議精神傳達後,社員們激動了。問題不在於補助多少錢,而在於移民的地位提高了。移民付出的犧牲黨沒有忘記,政府沒有忘記。

在具體運作的時候,問題就出來了。問題出在李家嶺生產組。白家莊兩個生產組經曆了2次有效移民。為啥說有效?因為,除了青海支邊。還有兩次是登記在冊的。一次是1971年遷往向陽公社;一次是1976年後靠搬遷。這些,縣移民局都是有檔案的。即使當時的移民現在已經不在人世了,但是,隻要檔案上有他們的名字,他們的後代也可以享受其移民待遇,領到移民補助款。可是,李家嶺的人卻不同。李家嶺人1967年遷到了荊門,由於荊門事件,李水瓢才帶領部分移民返遷回到了白家莊。李家嶺返遷回來後,由於住得高,後靠搬遷沒有趕上,縣裏的移民檔案上沒有他們的名字。按照國家的補償規定,他們應該在荊門登記。

李家嶺人不願意了。遷來遷去,最後,反倒成了非移民。從監獄出來不久的李頭更是氣憤。一次搬遷,李頭的娘被人殺死了,他為了複仇,殺了人,坐了30年的大牢。現在,反倒不承認他們的移民身份,他能不惱火嗎?

李家嶺人要上訪。其實,李家嶺人開始醞釀這事兒的時候,白雲飛就知道。桐籽是杠子爺的孫女,同時,也是李頭的弟媳。李家嶺人的一舉一動,桐籽早就彙報給了白雲飛。

白雲飛說:“讓他們鬧一下也好!但是,有一條,你不能去!”

桐籽說:“好,我聽你的!”

李家嶺人上訪的時候,桐籽真的沒有去。李家嶺人走後,桐籽撥通了白雲飛的電話。

白雲飛聽了,笑道:“現在,穩定壓倒一切。白家莊出了這麼大的事兒,村支部、村委會是要承擔責任的。但是,換個思路想一想,這個事兒不上訪又不行。我為這事兒跑上跑下,就是沒有人解決。可是,作為白家莊村支部書記兼村主任,我又不能支持群眾上訪。這樣,你馬上通知班子成員,在碼頭集合!我現在就向鎮裏彙報!”

其實,白雲飛並沒有立即彙報。他估計李家嶺的人過了丹陽鎮,這才撥通了畢雪蓮的電話。畢雪蓮聽到白雲飛的彙報,也著了急。她讓白雲飛趕緊追趕,想辦法把移民穩住。她帶領鎮幹部從前麵攔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