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大學的科學家認為,長期以肉食為主,則脂肪和蛋白質在腸道內消化時,分解出一些酸性物質和生物堿,會造成機體血管壁的硬化、血壓升高、心跳加速,並對神經傳遞物質起著幹擾作用,使動物或人由此而缺乏自製力,往往變得暴躁易怒。機體為了盡快排泄這些有毒物質,腸子的蠕動加快,逐漸變得既粗又短。而食草動物或以素食為主的人,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纖維素。盡管這些物質不被機體吸收,但在腸道裏卻能吸附體內所產生的有毒物質,暢通無阻地排出體外。此外,野草和蔬菜中含有一種以葉綠素為主的“青汁”,長期飲食“青汁”,既能降低血壓,“清潔”血液,又能使人心情舒暢。

目前,許多學者認為,以素食為主的東方人在性格方麵誠然屬於溫文爾雅的品性,但也趨向於保守,屬於內向的性格。而以肉食為主的西方人,雖然容易激動,豪放不羈,但卻富於創新,冒險,屬於外露的性格。

男女大腦是否相同

在許多理工科院校中,普遍地存在著這種現象:男學生的人數遠遠多於女學生,有的班裏甚至沒有女學生。人們不禁會問:這種現象是否和人的大腦有關?男子的大腦和女子的相同嗎?

1982年6月,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衛生科學中心專家德拉可斯·尤塔敏森和哥倫比亞大學神經生物學家拉夫·赫路在權威性雜誌《科學》上撰文,報告了他們的一項重大發現。他們解剖了14個“正常的”大腦,其中5個是女性,9個是男性,並比較了腦部胼胝體的形態結構。通過拍攝照片,投射放大繪圖,測量肮髒體的長度、各部分的寬度和表麵積,他們發現姘服體左部(尾部或後部)存在著男女的不同。他們在報告中說:“女性胼胝體後部是圓柱形,其寬度和經部相差無幾。”

男女在腦部胼胝體形態上存在差別,這一發現引起了眾多研究者的關注。我們知道,人們的大腦分為左右兩個半球。而胼胝體上連接大腦左右兩半球的一大束神經纖維,雖然不是大腦兩個半球之間的唯一聯係,但卻是最重要的聯係,起著溝通和協調大腦兩側半球的作用。

這一發現在學術界引起了兩種評論。一種觀點認為,男女在腦部胼胝體形態上的差異,可能意味著男女智力特長差別的根源存在於大腦之中。美國神經生理學家喬治城大學醫學院教授理查德·雷斯塔指出:在此之前還沒有發現過大腦形態的性別差異,這項研究具有重大意義,應該引起更多的研究。他認為,許多研究表明,與男性相比,女性的大腦似乎較少“兩側分化”,即大腦兩側半球功能的專門化程度不如男子。這可以用來說明為什麼女子在從事抽象思維、答問思維以及立體視覺活動時成績不如男子。而女子胼胝體後部較大,可能意味著兩側大腦半球連接緊密,因而較少專門化。拉可斯·尤塔敏森和赫路也“推測”他們的發現可能支持女性大腦較少兩側分化的假說。這些學者都傾向於男女在大腦結構上有所不同,進而把男女在智力特長上的差別歸於大腦結構功能上的差別。

另一些學者不同意這種觀點。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生物學院的心理學教授袖羅征斯丹瑪指出,即使今後的研究證實男女大腦確實存在差別,女子的大腦較少兩側分化,也未必能證明男女的智能有任何不同。大腦兩側較少分化並不一定會使任何一側的大腦半球能力降低。芝加哥大學研究性別差異的心理家安·彼德森也認為,男女之間不可能存在著與生俱來的智能差異。

男女大腦是否確實不同?男女智力差異的根源是否存在於大腦之中?很多學者認為,僅憑對14個標本的研究是不夠的,還必須擴大研究對象,並進行更加深入細致的研究。

兩個眼球為何一起動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雙眼睛,而且除了睡眠外,每時每刻都要用,但是不知你發現沒有,我們在看東西時,兩個眼球總是一起動,無論是正視,是左視,是右視,還是後視,兩個眼球總是統一行動的,而且方向都是順著的,對這種現象不知你作過何種想法,你提沒提出過為什麼來。也許這種現象太一般化了,在生活中早就給忽略了,但要當個問題提出來後,你可能還覺得很新鮮,可一時又答不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