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李密逃亡(1 / 2)

沒過幾天,淮陽太守趙佗來到了這個小村莊。這種偏遠貧窮的地方,太守在任期間從來沒有踏足過,或許今後也不會再走進這裏一步。而然今日,卻為了尋找李密,淮陽太守千裏迢迢跑到這裏,打聽寫下《淮陽感懷》之人。

趙佗先去找了村長,氣勢洶洶的拿出那篇詩文,問道:“這是誰寫的?”

太守問話,誰人敢不答。村長急忙戰戰兢兢的拿起那篇文章,還好村長認識幾個字,看了半天,回想起來,道:“好像是前幾天,村裏娃娃們傳唱的歌謠。”

“是誰寫的?”太守又問道。

“聽說是劉先生,他是給我們娃娃教書的一個先生。”

“叫什麼名字?”

村長想了想,“叫……劉智遠。”

“長什麼樣子?”

“樣子,這個……”村長不知如何形容,“幹瘦幹瘦的,幹不了農活,風一吹就倒了。”

太守和手下對望一眼,那手下拿出一幅畫,問道:“你看,像不像這個人?”

那幅畫正是朝廷下發的李密的通緝畫像,村長左看右看,撓撓頭道:“好像……大概……不像,不像啊。”

“不是?”太守大吃一驚。

村長點點頭,“劉先生比畫上的人瘦多了,一看就不是。”

太守皺皺眉頭,前來給自己報信的王磊,信誓旦旦的說此人必是李密。當時趙佗也不太敢相信,但是王磊一直在分析著《淮陽感懷》這首詩,說這詩裏有造反的意思,不甘心做順民,還自比樊噲和蕭何。太守趙佗是個不學無術的人,哪裏看得出來詩中深意,要不是信了王磊的話,也不會大張旗鼓跑到這種小村莊來。

現在村長一席話,讓趙佗再度懷疑,難道消息有誤,是一場誤會嗎?他對兩邊的說辭都半信半疑,於是對村長說道:“那,讓那個劉……劉什麼來著,過來見本官。”

“劉先生他……今天出去了。”

“出去了?”

“是啊,去外麵趕集,要明天才能回來。”

太守疑竇叢生,“當真?”

“是啊,要不等他回來,小的轉呈大人您的話,讓他去縣衙找您?”

“也好。”太守才不想在這個破地方多待,“讓他明日務必來見我。”

說罷,太守又帶著隨從們,浩浩蕩蕩的離開了。眼瞅著太守走遠了,村長擦擦頭上的冷汗,連忙跑到李密教書的地方,還問進門就大呼:“劉先生,不好了。”

李密正拿著書本給孩子們講課,聽聞村長來了,急忙迎了出來,“村長,你怎麼來了?”

“大、大事……不好了。”村長氣喘籲籲地說道,“你、你被太守盯上了。”

“村長裏麵坐,喝口水慢慢說。”李密拉著村長往裏走,讓後揮揮手,對孩子們說道,“今天散了,都回家吧。”

孩子們自然高興早點放學,一溜煙全跑沒影了。村長喝了兩口水,終於捋順氣了,這才徐徐說道:“今天太守突然來了,拿著你的畫像,問我認識不認識這個人。我一看那個是通緝令啊,上麵寫著‘李密’二字,難道,你是李密?”

“我……”李密一下子被村長的話驚出一身冷汗,汗濕後背,嚇得不知道該承認,還是不該承認。

“你也別怕,我把太守打發走了。我知道,你是好人,還給村裏的娃娃教書。我們這裏偏僻,大家隻會種地,幾百年也不曾出個讀書人。你能來我們這裏,是我們的福氣。你放心,我會囑咐村裏人,就說不認識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