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立儲之爭(1 / 2)

李淵登基為帝後,大赦天下,封賞諸位有功之臣。原相國府長史裴寂為右仆射、知政事,司馬劉文靜為納言,司錄竇威為內史令,李綱為禮部尚書、參掌選事,殷開山為吏部侍郎,趙慈景為兵部侍郎,韋義節為禮部侍郎。然而對此自己的兒子的封賞,李淵卻很頭疼。

讓李淵最為頭疼的,是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倆。李建成為嫡長子,而李世民在晉陽起兵時功勳卓越。立誰為大唐的太子,李淵有些舉棋不定了,遂召裴寂和劉文靜二人前來商議。

李淵開門見山地問道:“大唐新建,國無儲君,朕的諸子之中,誰可當大事?”

李淵雖然沒有明說,但裴寂和劉文靜都知道,他指的是李建成和李世民這兩個人。

裴寂和劉文靜對視一眼,裴寂說道:“此等大事,臣不敢答。”

“你等從太原就一直追隨朕,朕早已將你們看作自家親人。”李淵說道,“有何想法,但說無妨。”

劉文靜自然是支持李世民的,他率先說道:“秦公在晉陽起兵時,結交俠士,出力最多。後征戰天下,身先士卒,戰功赫赫。陛下,臣以為,秦公勞苦功高,能擔大事。”

李淵聽後沒有說話,他轉而問裴寂,“裴監,你有何見地?”

“自古長幼有序,皇家立儲,不是立嫡,便是立長。陛下既然有嫡長子,自然是天命有歸。”裴寂說道。

劉文靜疑惑地看了一眼裴寂,沒想到裴寂竟然支持的是李建成。

“賢者當國,才是天命。”劉文靜辯道。

“世子也上過戰場,立下過戰功。”裴寂說道,“劉大人,難道你認為,世子不賢?”

“我沒有這樣說過。”劉文靜急忙解釋道,“可是,秦公的功勞,裴大人你也是有目共睹的。”

劉文靜心想,當初要不是李世民,李淵甚至不敢起兵。李世民不僅僅是軍功,在晉陽起兵一事中,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可是劉文靜不知道的是,李淵才是真正的幕後指揮者。劉文靜這番爭辯,在李淵眼中,和爭權爭功無疑。

“秦公功勞是大,那是因為世子還沒有鍛煉的機會。”裴寂說道,“陛下,世子雖無大功,也無大過。跳過長子而立次子,天下不安啊。”

“二位的意思,朕知道了。”李淵製止他們二人的爭論,“你們先退下,朕自有主張。”

劉文靜回去後,立刻找到李世民,說起了這事。李世民急道:“父親是何意,難道他想立大哥為太子嗎?”

“恐怕……十有八九定了。”劉文靜慚愧道,“臣有負秦公重托,太過冒失,請秦公恕罪。”

“不怪你,隻是裴叔為何會支持大哥?”李世民百思不得其解,裴寂為什麼沒有站在自己這一邊。

畢竟在太原時,李世民、劉文靜、裴寂三人一直共事,一起出謀劃策。沒想到現在李淵登基了,他們三人卻要分道揚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