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李世民帶幾百人騷擾了一下竇建德軍,但是竇建德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會輸。畢竟十萬大軍和幾千精兵數量懸殊,李世民就算是天才,也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以少勝多。而李世民也明白,這一場仗隻能智取,不可硬拚。於是他采用了一個很絕妙的計謀,用諜報取勝。
李世民早就在竇建德軍中安插了間諜,這次讓間諜散布了假消息,說唐軍糧草已盡,不日將牧馬於黃河北岸。竇建德得知之後,信以為真,打算在唐軍牧馬時,偷襲虎牢關。
而李世民正好準備用牧馬之計誘出夏軍主力,他故意在河邊留下幾千匹戰馬。竇建德果然中計,率領他的主力部隊進至牛口,北距大河,西薄汜水,南屬鵲山,亙二十裏,鼓行而進。
李世民站在高處,瞭望竇建德浩浩蕩蕩的大軍,不僅不驚,反而竊喜。他對將士們說道:“賊起山東,未嚐見大敵,今度險而囂,是無紀律,逼城而陳,有輕我心;我按甲不出,彼勇氣自衰,陳久卒饑,勢將自退,追而擊之,無不克者。與公等約,甫過日中,必破之矣!”
實事也卻如李世民所預言的,竇建德根本沒把李世民這個毛頭小子放在眼裏。李世民召回放牧的那些戰馬後,李世民暗中觀察竇建德的大軍,自辰至午,李世民見夏軍士卒饑倦,皆坐列,又爭飲水,逡巡欲退。李世民默默一笑,知道進攻的時刻到了。
李世民命宇文士及將三百騎發起攻擊,臨行前,李世民告誡道:“賊若不動,爾宜引歸,動則引兵東出。”
宇文士及領命,剛一發起試探性進攻,竇建德軍立刻躁動。世民站在高處觀察得清清楚楚,見狀大喜道:“可擊矣!”
李世民翻身上馬,拿起手中長劍,利劍出鞘,李世民發起總攻的命令。一瞬間,數千唐軍傾巢而出,跟隨著主帥掠過汜水,直衝夏軍陣地。
而此時,竇建德還不知道危險已經逼近,還在軍帳中和諸位將領商量軍情。直到帳外喊殺聲響起,竇建德才後知後覺的發現不對勁了。竇建德軍營中的士兵們都已亂成了一團,潰不成軍。
竇建德抓起武器就衝了出去,想要組織士兵們反擊,可惜現在全軍都亂了,沒有人聽到竇建德的喊聲。李世民一馬當先,率領著史大柰、程知節、秦叔寶、宇文歆等大將,將敵營攪了個天翻地覆。見唐兵已至,建德窘迫,退依東陂,然而不幸還是被唐軍抓住了。
一代梟雄竇建德,自大業七年起義反隋,從農民起義軍中漸漸脫穎而出,虎踞河北,建立夏國,功業不可不謂彪悍。然而最終,還是被唐軍所俘,落得個身死國滅的下場。
當李世民看到五花大綁的竇建德時,兩人都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這一場戰爭來的太快,勝負也太快,快到讓人不敢相信。李世民本意隻是阻擋竇建德救王世充,沒想到一不小心,就把夏國給滅了。
敵對的兩人沉默良久,李世民突然輕笑了一聲,饒有興致地看著竇建德,“我自討王世充,何預汝事,而來越境,犯我兵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