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李建成抬頭看向父親,隻見李淵鬢邊又生幾縷白發,比他離開時更蒼老了幾分。他喉頭動了幾動,之前魏徵教給他的應對的話,此刻都不用說了。父親沒有詰問,沒有責罰,反而是輕易的原諒了他。這時候的李淵和李建成,就像平常百姓家的父子一樣,不再是皇帝和太子,心中隻有對親人深深的哀思,沒有勾心鬥角,隻有相互扶持。
隻有李世民,他沒有主動上前迎接大哥,隻是在旁邊一直盯著李建成,麵色鐵青,一言不發。
平陽公主的屍體,到底還是沒有找到,李淵連見女兒最後一麵都無法實現了。雖然沒有屍體,但李淵還是要給女兒風光大葬,建衣冠塚,以紀念女兒。
關於葬禮的規格,李淵執意要以軍禮下葬,而太常奏議,認為公主是女兒身,以禮,婦人無鼓吹。
李淵勃然大怒,自己的女兒戰死沙場,用軍禮下葬難道不應該嗎?他對著太常怒道:“鼓吹,軍樂也。往者公主於司竹舉兵以應義旗,親執金鼓,有克定之勳。周之文母,列於十亂;公主功參佐命,非常婦人之所匹也。何得無鼓吹!”
太常見皇帝發怒,哪敢反駁,於是按照李淵的詔令,加前後部羽葆鼓吹、大輅、麾幢、班劍四十人、虎賁甲卒,以旌殊績。
下葬那天,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等兄弟都來了。皇帝李淵親自扶靈,文武百官相送。甚至在長街上,無數老百姓自發前來,為這位皇室奇女子送最後的一程。
軍隊舉殯,無數士兵默默垂淚,這裏麵的很多士兵,都是一路跟著平陽公主起義,從鄠縣到長安,士兵們跟著她東征西討。他們由衷佩服這樣一位厲害的公主,一位英明的統帥。
李淵蒼老的手輕輕地撫摸著棺材,就像撫摸著女兒的臉頰。李建成攙扶著父親,一步一步緩緩地跟父親走著,默默垂淚。李世民冷眼旁觀,他早已痛到無淚可流。他看著大哥一直低聲勸父親節哀,不由心生怒火,三姐已經死了,節哀有什麼用。
李世民不止一次的想,要是當時征討劉黑闥的是他,他絕對不會讓三姐去冒險阻攔劉黑闥逃跑,甚至根本不用三姐千裏迢迢上戰場。說到底,還是李建成無能,否則早就拿下了劉黑闥,何必惹出後麵的事情。
然而父親選擇讓大哥出征,還不是怕天策府勢大?要不是父親猜忌,大哥無能,三姐何至於送命?如今,李世民和父親還有大哥的嫌隙越來越深,他已不再是之前那個李家二郎了。
軍禮下葬之後,李淵覺得還不能夠表彰平陽公主的功績,打算給李秀寧加封諡號,仍令所司按諡法“明德有功曰昭”,諡公主為“昭”。這也令平陽公主變成了唐朝第一位死後有諡號的公主,後世稱其為“平陽昭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