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生活富裕的小姐為了追求純真的愛情,喬裝打扮成村姑,一位少爺不知道她的真實身份,深深地愛上了她,接下來的經曆讓人啼笑皆非。
不管杜申卡怎麼打扮,她都是那麼漂亮。
——波格丹諾維奇
伊凡·彼得羅維奇·別列斯托夫有一座莊園,它坐落在我國一個偏遠的省份。他曾經是精銳部隊中的一員。1797年,他退伍回到了家鄉,再也沒有出去過。回到家鄉不久,他娶了一位名門小姐,不過當時她家已經敗落了。不幸的是,他妻子難產死了,當時他正在離家比較遠的田裏幹活。
為了振作起來,他開始自行創業。為了開辦呢絨廠,他建了一所廠房,並且這個廠房是他自己設計的,從此以後他的收入很豐厚,過上了富裕的生活。他覺得自己很成功,認為自己是方圓幾裏最聰明的企業家。平時有很多鄉鄰到他家串門,有的還帶著家人和寵物狗,鄉鄰們聽了他自誇的話後,都沒有反駁他。
他每逢節日就會穿上禮服,這種禮服是他廠裏做的呢絨料子的衣服。平時他不舍得穿,總是穿一件絨布夾克衫。他對《參政院公報》情有獨鍾,其他報紙他都不看,廠裏的賬目由他自己管理,這需要不少時間。雖然大家都覺得他有些高傲,不過總體還是挺好的,大家也都很喜歡他,唯獨有一位離他最近的鄉鄰討厭他。
這位鄉鄰叫格裏高利·伊凡諾維奇·穆羅姆斯基,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俄國貴族,他經常揮霍錢財,後來他在莫斯科揮霍完了所有的家產,與此同時,他的妻子也去世了。他就剩下一處莊園了,無奈,他回到了這裏。沒過多久,他又想出了新花樣來揮霍錢財。他用大部分的收入建了一座英式花園。為了與花園的格調相稱,他把馬夫也打扮成英國騎師的樣子,並且莊園裏的田地按照英國的方法來種植。他為女兒請來了一位教師,也是個英國人。
俄國的土地不適合用國外的方法來種植,他根本不知道。
他的收入甚微,盡管他在支出方麵非常小心。為了莊園的運營,他不得不把田產抵押給了監護委員會,對於鄉下人來說,這是一種最新的借債方法。他是當時全省第一個敢這樣做的人,從這件事來看,他並不是一個思想迂腐的人。別列斯托夫覺得他的這種做法非常愚蠢,其他很多人也開始指責穆羅姆斯基。
別列斯托夫經常找機會批判這位近鄰,他覺得鄉鄰太崇尚英國了,他因此也非常生氣。別列斯托夫時不時地會帶客人們觀看自己的廠子,客人們總是讚揚他,誇他有辦廠的才智。他總是冷冷一笑說:“我比不上鄉鄰穆羅姆斯基,我隻是混口飯吃而已,而他則有學習英國的天賦,不過他最終破產了。”
這些話語在鄉鄰們中間流傳著,傳到穆羅姆斯基的耳朵裏時,嘲笑的意味就更濃了。而這位英國熱的鄉鄰最受不了這種諷刺了,他跟雜誌撰稿人的性格比較像。他總是把那些說他壞話的人稱作鄉巴佬,或者叫做狗熊,因為他實在是太憤怒了。
別列斯托夫和這位鄉鄰的關係一直都很僵,他兒子回到莊園的時候依然如此。他的兒子大學畢業了,本打算去當兵,可是別列斯托夫不同意,隻好回來了。阿列克塞在大學時期學的文科,他總覺得沒什麼前途。不過父親又不願意讓他去參軍,他隻好在家裏當起了公子哥。年輕的他留起了小胡子,他在等待發揮自己才能的好機會。
阿列克塞長得很英俊、身材挺拔,真是一個當兵的好料子。不過如果他忠誠於文學的話,他就沒有機會穿上軍裝,騎上戰馬了。他和鄉鄰們一起出去打獵時,總是瀟灑地騎在馬上,跑在最前邊。鄉鄰們總是誇他有前途,未來比科長還要光明。他既年輕又瀟灑,因此很多姑娘都喜歡他,不過他總是表現出一副冷淡的樣子,姑娘們都說他在外邊有心上人了。這話也是有一定根據的,因為他總是給阿庫莉娜·彼得羅芙娜·庫裏奇金娜惠寫信,然後再轉AHP,是莫斯科薩維裏耶夫銅匠的家,就住在阿列克謝耶夫修道院對麵。
實際上,鄉下的姑娘們都很迷人,生活在城市裏的人可能體會不到這一點。她們在自己家的果園裏長大,整天呼吸著清新的空氣,並且讀過很多書,對社會和人生都有一定的了解。她們生活得非常自由,總是靜靜地在果樹下讀書,因此她們比城市裏的孩子更早地認識了愛情。
她們每當聽到馬兒的鈴鐺聲,就會非常高興,因為這件事對於她們來說比較稀奇。她們最大的願望就是到大城市看看,可是有些人一輩子都沒有機會出去。隻要有外來人到她們那裏觀光,她們總是非常熱情,客人走了很久,她們還沉浸在那份快樂中。有些膚淺的來訪者,總是取笑她們的習性,可是她們不會因此而改變。在外來人眼裏,她們都非常有個性。德國作家讓·保爾曾經說過:“個性才是一個人偉大的體現。”
城市姑娘的個性都不明顯,因為生活在上流社會的她們受到了很好的教育,長時間以來,她們的個性就會被磨平,每個人的性格就像頭上的裝飾品一樣相差甚微。這裏並不是故意指責城市姑娘。曾經有位評論家說:“我們的看法並沒有出入。”
阿列克塞給姑娘們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呢?我們應該可以猜出來。他第一次見到姑娘們的時候,滿臉憂鬱,他向姑娘們傾訴了他的痛苦,說他的青春會被這樣白白耗盡,他在這裏生活得並不快樂。他當時戴著一枚戒指,上邊雕刻著一個死人的頭像。姑娘們覺得很新奇,因為這是她們第一次聽到和見到。所以她們都深深地愛上了阿列克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