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心中的靈山(2 / 3)

經過一番考慮之後,葉曉楓給自己布置了新的任務:在他完成參拍以前最重要的作品之前,他將拒絕參加任何活動和各類應酬。

葉曉楓打算把這個決定告訴無聰和桂姨,即便遭到他們的反對,他也要堅持原則。

“準備閉關修煉了呀。本來還想讓你去……”桂姨在電話另一頭說。

“桂姨,我考慮了很久。再這樣下去,恐怕我就沒精力畫畫了。”葉曉楓用肯定的口吻對她說。

“跟無聰商量過?”

“我會跟他說的。”

和桂姨通過電話之後,葉曉楓又把這個決定告訴了無聰。他把自己的想法向無聰和盤托出,無聰沒堅持自己的意見。

“既然你都決定好了,我也不幹預了,除非有火燒眉毛的事,否則我不會打電話騷擾你。葉曉楓,你就好好幹,有人來找,我給你頂著!”

說服桂姨和無聰接受了他的計劃之後,葉曉楓便潛心投入到創作之中。他給自己製定了一個時間表:上午六點起床,開始畫畫,下午是讀書和研究理論的時間,晚上的時間也用來畫畫。這麼一來,除了吃飯和睡覺以外,他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藝術上麵,另外,除非碰到萬不得已的難題,否則楊誌彬、小宋和靈羽也不得在創作時來找他。

計劃正式實施以後,他很快就讓自己的心潮平息下來。雖說暫時沒能找到新一批作品的方向,但在這樣安靜的環境中,他很容易得到啟發。葉曉楓閉目養神,影影綽綽地看到一個雪白的小點。起初,這個散發著微光的白色物體懸浮在半空中,隨後,它逐漸擴大成一個小丘,再後來,它隨著地殼運動變成了連綿起伏的山巒,那正是它心目中的靈山,通向藝術聖殿的山巒。他睜開眼,翻開手頭那本《山海經》。在《南山經》、《海外經》、《大荒經》等文字裏,他找到跟他的繪畫理念相似的語言;《山海經》,這本彙集了人文、地理和神怪的薄薄的小冊子,讓他看到了靈感的源頭,他躍躍欲試地鋪上紙,給筆洗換上清水,在案前構思心中的圖畫。

抓住第一感覺很重要,第一筆很快就落上去了。那層帶著墨色的水霧從中間向兩頭伸展,占領了畫幅的中軸線。緊接著,第二筆也上去了。這一筆的墨色更濃些,它隨著手腕和毛筆變換的方向,形成了一些大小不一的弧線和墨斑。他換了支中號筆,在抽象圖案中尋覓整幅作品的韻律,隨之添加了長短不等的曲線、直線和弧線。他把紙從案上揭下來,退遠些,看了看,隨之把紙重新放在案上。他在調色盤中擠了些顏料,用象征風、火、土、水的顏色(青、紅、黃、黑)填補了一些空白,再拿小號筆描繪《山海經》中的奇花異樹以及飛禽走獸。隨著時間的推移,畫麵也變得濕潤、光鮮起來,等到他把一幅畫大體完成,已經到了清晨六點。他躺在畫室的床上,一直睡到下午四點才爬起來:事情全亂套了,一旦投入到創作之中,時間和理性就趨於失控,因為靈感隨時都可能從指縫中溜走,他得牢牢地抓住感覺,盡快完成“山海經係列”的雛形。他計劃畫六十組這樣的作品。

時間分秒必爭地向前推進著,靈感也一輪接一輪地湧向了他。半月之後,葉曉楓感到沮喪,當他拿起畫筆,準備起草《山海經·03》的時候,才發現前麵兩幅作品犯下了嚴重的錯誤,墨色過於濃重,感覺如脫韁的野馬一般,讓他遠離了靈感伊始的航線,色與色之間的搭配,線條與線條之間的疏密關係,需要重新調整組合。重新考慮過後,他明確了新的方向,在接下來的兩個月裏,他放慢進程,警惕不要再次偏離。可是當他畫到《山海經·10》時,他又懊惱地銷毀了前作:眼前的世界需要重組,人與物之間的關係,一幅畫應該包含的內容,以及幹濕濃淡的運用,依然差強人意。問題究竟出在哪裏?他苦苦思索著,卻沒能找到答案。正當他困乏地把自己鎖在房間裏時,有人在外麵敲門。他走過去,把門打開,發現靈羽正站在門口。她用莫名的、驚詫的眼神望著葉曉楓,以及鋪在地上的宣紙和顏料,她張大嘴巴,一時沒能開口說話。在慘淡的燈光下,他的神情狂熱且疲憊,他正用那雙發紅的眼睛盯著她看。他淩亂的頭發讓她想起了一頭久困籠中的野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