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誌彬和譚秋農之間的唇槍舌劍很快就拉開了序幕。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山海經”的故事非但沒被湮沒,反而引起了廣泛關注。在關於“本土語言”、“中國當代藝術是否已經和國際接軌”以及“怎樣對待當代藝術品”等命題上,雙方展開了持久的拉鋸戰。網絡上有楊誌彬的大批擁護者,他們和楊誌彬一樣,對葉曉楓的作品相當不屑。在這些批判聲中,一部分最終演變成人身攻擊,隻要葉曉楓打開網頁,迎麵飛來的便是數不清的手榴彈。
“都是些烏合之眾,成不了氣候的。”無聰對葉曉楓說,“中國人最會窩裏鬥,你讓他們專心搞自己的事情不行,罵起人來誰都不含糊。這些人最怕別人成功,一成功就有無數個小辮子可抓,就連祖宗十八代也跟著連坐。”
“我在海外也經常碰到這種事。”譚秋農說,“別看很多人在國內是大腕姐兒們,進出都有車接送。這些人一遇到國外畫廊畫商,什麼臉皮都不要了,那種自我吹捧的樣子比商人還不如。”
“嗬嗬,你這是笑話我們商人呢。”無聰接過話茬,“我們經商還是要踏實做事的,商人不會把精力浪費在‘關心別人’身上。”
“葉曉楓,你別為這事慪氣了,不值得。看清一個人是怎麼回事以後,不理他就得了。身正不怕影子斜,我們會一直支持你!”桂姨說。
幾人正說著話,無聰手機響了。他去窗邊接完電話,回來對葉曉楓說:“有人想見你,他們就在樓下。”葉曉楓問那些人是誰。無聰笑說,“等上來見過麵以後,你就知道了。”
不過五分鍾,樓下就上來兩個人。其中一人是馬局長,另一個人有些眼熟,葉曉楓一時沒認出來。
“這是新調來的小郭,我的副手。”馬局長向大家介紹那人說。小郭向大家點頭問好,輪到和葉曉楓握手時,他才發現換了便裝的小郭竟然是藝術村的“小警察”。小警察熱情地和他握手,假裝沒認出他來。葉曉楓也裝作不認識。馬局長和小警察坐了一會兒,葉曉楓才知道他們今天過來的目的。
“我就知道大藝術家的畫能賣個高價,這件事曇城沒有人不知道的。昨天正局還問我和你們熟不熟,他說曇城出了這麼個年輕有為的大畫家不容易,要我今後多關照點。”馬局長對無聰說。
“馬局長和正局費心了,有你們在,那些盜賣文物和書畫的人就不敢出來。我們放心做生意、搞藝術。”無聰頓了頓,又對馬局長說,“聽說正局是上麵新派下來的,才四十出頭,對書畫鑒定挺在行的。”
“正局辦事一向有魄力,還是書法家。昨天正局還在所裏寫了幅大字,一看就是於佑任的底子,酣暢淋漓啊!”馬局長說。
“剛才我還跟曉楓說,什麼時候去你們局辦的書畫研究會交流一下,順便帶兩幅畫,請您和正局斧正。”無聰一邊說,一邊朝葉曉楓使了個眼色。
“大老板,我們都巴不得藝術家早點過來指導,畫就免了吧。我們藝術家的畫一上拍就賣了一百多萬……”馬局長笑著沒把後麵的話說完。
“馬局長,我們這不是在切磋,搞交流活動嗎?大家從來就沒把你當成外人,朋友之間禮尚往來總應該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嘛。這事我和無聰、葉曉楓早就商量好了,你再推就見外了。”桂姨搶過話頭,對馬局長說。
“嗬嗬,桂姨總是說得這麼好聽。”馬局長打起了哈哈,又跟他們扯了些別的事,才和小警察離開了。
第二天,無聰給葉曉楓打電話,要他過來一趟。葉曉楓如約去了之後,把兩幅剛畫好的小品交給無聰。無聰把畫擱在一邊,對葉曉楓說:“伴君如伴虎,跟這些人打交道,我們隨時都得留一個心眼。還好,你送他們的不是代表作,不影響將來發展。今天叫你過來,我還有另外的事情和你商量。我們的合同下個月就到期了,我想聽聽你下一步的打算。”無聰一邊說一邊倒了兩杯咖啡,把其中一杯咖啡推到葉曉楓麵前。
“我想在畫完‘山海經’之後,再探索一下別的風格。合同的事,你說了算。”葉曉楓說。
“嗬嗬,我建議你把現在的風格先鞏固下來再求新求變。等‘山海經’像‘麵具臉’那樣耳熟能詳之後再探索新的。合同的事,還是我們商量的好,記得我向你保證過,幾年之後,我會把你的畫拍到天價……總之,我不會讓你吃虧的。”
“該拿的我已經拿到了。”說這句話的同時,葉曉楓告誡自己不要被勝利衝昏頭腦。
“話是這麼說,不過我跟朋友合作,從來不貪小便宜。下一步,我想和你簽四年合同,每年還是收購你六十幅畫。這次我每幅畫給你十萬的價碼,拍賣後照樣有利潤分成,你看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