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我們收集了一些魚樣,帶到岸上,然後放入到一個靜靜的岩石區潮水潭中。在此處,海膽馬上意識到它麵臨著可能的攻擊,隻見它伸長管足,抓住周圍的海草,將葉子覆蓋在身上。十分鍾後消失在我們的視線之外。
我們也將一些魚樣帶回家,放在水槽裏,第二天 拍照。
我們將海膽放在一塊暗礁的突出點上,它馬上吸附其上。但它並不滿意這個位置,可看到它伸出好些管足在突出點右下角的水中撥拉,企圖抓住某一固體,好從這一令其不安的棲息地爬下去。
當將海膽放在沒有海草的水槽中時,它會發揮隱蔽本能,用石子和貝殼覆蓋在自己身上,避免被察覺。
海膽可食用,而且聽說非常可口,不過我從未冒過這種險。
我有幸參加了一次拖撈活動,獲得了一些在海岸無法找到的魚樣。還獲得了一些雙殼類動物,其中最為有趣的是扇貝。扇貝族有很多成員,不過最大的是圖中的大海扇蛤(Pecten maximus)。
捕魚人如果友好,你有時可從他們那兒獲得活扇貝,但是如果你迫切想對它以及其他一些有趣的魚樣進行檢查,自然學家的拖撈網並不貴,你可從一條小帆船上用拖撈網進行打撈。
獲得扇貝後,將它放在一個水盆裏,置於陰涼環境中。不時更換海水,使它能長時期保持健康和活力。大部分人都很熟悉扇貝殼,廚師會在貝殼裏放很多製作精巧的菜,也有人用它來裝飾窗台。現在我們來觀察一下活魚樣。
我將一個很不錯的、從暗礁上獲得的扇貝放入到一個大玻璃水缸,將伊林港產卵池的貯水箱中的冷海水持續注入水缸中。光線很強烈,所以好幾個小時內,扇貝都無法張開,我借此機會檢查了其扁平上方殼上的各種生物形式。其中有好些軟體動物,照片清晰地顯示了它們的羽狀生長。這些羽狀生長的為水螅蟲菌落,如果未被破壞,可能會生產出成千上萬的水母。
一段時間後,扇貝慢慢地張開。這是它躺在海底時的方式,當水從它的殼間流過時,它會取食水中大量的微生物賴以生存。頂部和底部的殼的邊緣屬於外套膜(mantles),外套膜和雙殼裏的內髒之間叫做外套膜腔(mantle-cavity),外套膜腔內是腮。當扇貝躺在水底時,可能會有饑餓的螃蟹將蟹鉗伸進殼內,企圖攫取一頓美味,也可能會有一條鰩魚從上方遊過,投下影子。無論是哪種情況,扇貝殼都會馬上閉合。扇貝是如何察覺到它的敵害,又是如何快速閉合以防被攻擊的呢?
可看到,外套膜的自由邊緣延長,變成細軟的觸手,即使在最深暗的水中,這些觸手也能感受到螃蟹的鉗。這些觸手還能阻止不速之客進入到殼內。一旦遇到狀況,殼會有些猛然地部分閉合,噴出一串水,形成水流,將不速之客衝走。扇貝用眼睛察覺到經過的鰩魚的影子,這些眼睛就在殼下的外套膜邊緣,呈排狀分布。雙殼貝大海扇蛤有80到100隻眼睛,其中的20隻眼睛就像名貴寶石一樣閃爍,海洋生物中,沒有什麼要比這兩圓環狀的眼睛更為漂亮的了。
當拍攝圖中的扇貝時,我得十分小心,以免影子投射在它身上,如果它馬上閉合,我起碼要等半個小時才能等到它再度張開。
接下來討論扇貝張開、閉合的方式。兩張外殼借助蝶絞(hinge)運動,大海扇蛤休息時,殼張開。位於殼內表麵、將雙殼連接的一個閉殼肌收縮,雙殼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