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英國的魚類攝影 (2)(2 / 2)

除非是在自然照明條件下進行拍攝,要不有關魚體色分布和斑紋這些隱蔽因素的拍攝全無價值。

現在我們將關注點轉向相機、鏡頭、感光底片和曝光上。如果為普通用途,我推薦使用反射式相機,一張12.7×10.2厘米的感光底片,20或23厘米焦距的鏡頭,f4的相機孔徑。必須使用適用於簡單操作的、後部感光最快的正色底片。除了在普通拍攝中該考慮的因素以外,還有其他一些因素影響魚類拍攝的曝光。比如,一些魚比其他一些遊得快;此外,用於魚類拍攝的水的清澈度一直會發生變化。照例,我建議攝影師決定,在將一種特定魚放在水槽前,該如何正確曝光。淡水中曝光係數為25%,海水中曝光係數為50%,所拍攝的水每加深15厘米,就得延長曝光。水塘裏的曝光根據魚在水裏的深度而變。

現在我們對體型稍小的魚的拍攝方式進行介紹。

在伊林港時,我用臨時裝置拍攝了第158頁對頁感光底片上的歐鰈的體型變化情況。假若照明條件滿足,且鏡頭適用於這種拍攝,用臨時裝置拍攝出的結果可能和用較精致裝置拍攝出的一樣令人滿意。但是,困難在於,如用這稍微遜色的裝置,就得使用大量的遮光和手工操作,因此必須有人協助。為了改進魚幼體的拍攝方式,在從伊林港返回的途中,我製作了一個裝置,可在日光或是人工照明的條件下單手拍垂直或水平位置的生物活體,而且,能將這一活體拍得如實物大小(假如它體長不超過13厘米),身體的任何一部分可放大2700倍。

在製作這一裝置時,我想達到的目標是生物學家能夠將活體放在鏡台的某一特定位置上,而任何普通攝影師都能在不碰觸它的情況下,在任何時候,都能通過傳來的或是反射來的光線拍出所要求的放大倍數。

我已用攝影師持這種裝置水平拍攝魚幼體做了實例說明。通過反射式顯微照片相機的鏡像現場觀看在小室中的幼魚的動作。用右手轉動顯微鏡上的螺絲,使目標一直處於銳聚焦(sharp focus)狀態。一旦幼魚處於所定位置,鬆開左手上的球狀物焦麵快門進行曝光。

如使用1200燭光功率(candle-power)的弧光燈,在燈光和被拍物體之間放一個冷卻槽,在感光慢的感光底片上放大25倍的一般曝光時間為1/5秒。如要大於25倍,則需1到3秒。第148頁對頁感光底片上的蠣苗照片為已放大60倍的活蠣苗遊動的顯微照片,曝光時間為1/10秒。如需體積放大10倍的生物照片,將顯微鏡移走,用水槽代替,將水槽固定。照片都是采用這種方式拍攝的,如團扇鰩胚胎、孵化中的鮭魚以及生長中的斜齒鯿魚。

將折箱做很長,是因為用較長焦距的鏡頭可能獲得較高的放大率。通過這種方式,即使很厚實的魚渾身都很清晰鮮明。這類書不會詳細講解處理人造光的各種方式,或是描述我所使用的可現場觀看的小室的各類變化形式,但是我會大致介紹一下我獲得洋幼蟲和甲殼類動物透明性的真實效果圖的方式。以一個小甲殼類動物為例。如果光線隻是透過這一動物後投射到鏡頭,所得結果絕無可能顯示出這一生物的透明性(見對頁感光片上的最上一張照片)。

要將光源輕微地移到一邊,這樣光線既落在蝦子上,又不會投射到鏡頭裏。在這一位置、這種光線下所拍的底片會呈現出在同一感光片上第二張插圖中的效果。接下來,在不移動光源的前提下,在光線和動物之間放一片磨砂玻璃。現在這一甲殼類動物被投射和反射的光線同時照明,所拍的照片顯示出透明性。為舉例說明如何在不移動的情況下拍攝這同一甲殼類動物的部分身體,我們得將相機放大率調更高,對著標號為x的地方拍攝,效果見下一張感光片的最上張插圖。然後將顯微鏡移到這一位置,標號為x x的地方被放大,如同一張感光片中下一插圖所示。

我已提過多種水槽和裝置,除這些以外,我常建造一個特殊的水槽用於拍某單張照片。但如果有人要問我,對初探魚類攝影的人會推薦什麼裝置,我建議根據水塘的原理建造一個水槽。

下一次攝影假期,我打算帶一個底為26平方厘米,高為5厘米的木水槽,以及一塊兩麵相對立的平板玻璃。如果要拍前燈照明條件下的魚,我會用這一箱子狀的水槽。如果要拍類似自然條件下照明的魚,我會在其中一個玻璃麵的前方搭一個簡易的帆布帳篷,代替水塘的暗室,然後用暗礁、蘆葦和海草在另一玻璃麵旁堆積,經過這樣的處理,則完全是在上方照明的情況下對魚進行拍攝,與自然環境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