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五十八章 知恥而後勇(1 / 2)

“報!”

向晚時分,諜報又至:“後拒全軍敗沒,恭順侯吳克忠戰歿。”

首戰大敗,且折了驍勇善戰的吳克忠,這令君臣震駭不已,正統皇帝不再淡定。百官舉薦成國公朱勇、永順伯薛綬領軍四萬為後拒,皇上準奏。

朱勇是成國公朱能之子,其父朱能可是個大名鼎鼎的人物。朱能當年隨明成祖朱棣靖難,奪取北平九門,先後擊敗建文皇帝手下領軍勳貴耿炳文、李景隆,在靈璧俘虜平安等南軍名將,為朱棣奪嫡立下了赫赫戰功。還隨朱棣北征,收降北元太尉乃爾不花。

照說,虎父無犬子,朱勇本該像他父親一樣驍勇善戰才是,但其實不然,朱勇是典型的和平年代成長起來的書呆子統軍人物,新時代的趙括。

朱勇自幼好讀書,行為舉止與寒門士子無異,深得士大夫喜愛,頗得士林之讚譽,曾奉旨教習京中的勳臣子孫,連正統皇帝也對他高看一眼。

偏偏朱勇讀書無數,而智謀與膽略卻都顯不足。自古以來,一支軍隊在同一個地方遭敵軍兩次伏擊成功的可能性極低,但這樣的奇葩事還是降臨在了朱勇頭上。又是在鷂兒嶺,也先再次設伏,朱勇並未吸取吳克忠兵敗的教訓,冒進落入也先圈套,全軍敗沒。

從也先寇邊那一刻起,明軍連戰連敗,幾乎沒有招架之功,兵無勇,將無謀,官無能,連補給之利、地利之便這些本該明軍占取的優勢也落到了韃賊手上,一月較量下來,在萬邦心目中顯得無比高大上的大明,輸得節節敗退!

於是,接下來的事可想而知,明軍成了驚弓之鳥,不顧一切地朝居庸關方向潰退,終於在土木堡這個地方,陷入了韃賊的重圍。

損兵折將後,明軍的實力已被大大削弱,士氣渙散,隻能在高地上結陣自保,但高地上掘井兩丈也不見水,一時間,眾人饑渴難耐。

南邊距此十五裏處就有水源,可惜那裏已被瓦剌人搶先占據了,明軍要想喝水也行,你得有實力奪回水源才行!

一切的變數似乎都在也先的掌控之中,也先更像是主場作戰,而非深寇於此。

宣府與懷來衛守軍近在咫尺,但京軍等了一夜,直到次日都不見有明軍前來救援或截擊韃賊,反倒是韃賊源源不斷地朝土木堡這邊聚來。被憂懼與饑渴折磨得心理崩潰的明軍將士再無拚殺之心,不少人脫下盔甲茫然坐在地上,隻盼瓦剌人一刀砍來,即可速死。

無數韃賊繞營馳驅,突然詐退遁去,首席太監王振急不可耐地發出號令,命大軍拔營取水。

將士聞言便亂了套,沒命地奔向水源,明軍陣型大亂。就在這個時候,漫山遍野的韃賊揮舞著明晃晃的彎刀,從四麵八方殺來,震耳欲聾的蹄聲蓋過了明軍士兵的陣陣慘叫。

······

北征的數十萬京軍全軍覆沒,天子被擄,隨行高品秩內外官、勳戚、都督悉數戰歿!

消息傳來,京城震動。人們還沉浸於盛世大夢之中,不料一覺醒來,京城已危在旦夕。

不少商賈富戶正收拾行裝,打算舉家南遷,而無數升鬥小民就那麼點家當,無力遠逃,隻能聚在街市中,翹首以待朝中傳來準信。

京城戒嚴,合城羸馬疲卒不足十萬,到處都是人心惶惶。早朝時,在京文武百官聚在午門內外痛哭流涕。

百官開始朝議,郕王坐於偏殿內,渾身一陣陣顫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