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八十五章 近侍丫鬟(1 / 2)

用罷晚膳,歐陽仝辭別朱祁銘,離開秋浦軒,去打理離京事宜,並連夜具奏,準備明早呈送給景泰帝,以求致仕。

年初送往龍門川營寨的護衛軍及歐陽仝的家眷已被接回京中,攜眷遠赴江南,這對歐陽仝而言,倒不是什麼難事,難的是,他有官職在身,臨行前還需將其摘得幹幹淨淨。

當然,有朱祁銘從旁進言,景泰帝絕不會為難一個小小的越府長史。

歐陽仝走後,朱祁銘沐浴一番,找出《平虜七策》,從頭到尾重新通讀了一遍。想大同、宣府一線對瓦剌人而言,是有關無防,韃賊深入明境並不難,而紫荊關守軍恐怕難以抵擋瓦剌鐵騎的攻勢,居庸關那邊的防守似乎也不值得期待,那裏的守軍本就懼敵,又有上皇陷於虜寇營中這一異情可為借口,正好先擺擺防禦姿態,而後放任韃賊入關。

算來算去,屆時的決戰注定將在北京城下展開。

他不禁想起了被當初的“三楊”、而今的王直等人常常掛在嘴上的“堅壁清野”一說,更覺得此論荒謬可笑。試想,順天府那麼多的百姓,怎能悉數避入京城?堅壁倒還可行,但清野完全是一句空話!

京城四周有數不盡的人財物,瓦剌人一旦圍困京城,將城內城外隔斷開來,到時候韃賊自可不擇手段獲取源源不斷的給養,若是如此,率先撐不下去的恐怕是城內軍民!

今日午前在西郊京營內,朱祁銘與於謙討論過此事,於謙的見識令朱祁銘深感欣慰。

於謙說:“時局變數太多,緊閉九門、固守京城實為下策。他日虜寇一旦兵臨城下,我明軍應以城防為依托,將大軍擺在九門之外,與虜寇力戰,但求速勝,不宜讓戰事持久。”

當時朱祁銘答道:“如此甚好。土木堡事變之後,大明至今都未站穩腳跟,政令不出紫禁城,軍令不出順天府,的確如於尚書所言,其間的變數太多!但願屆時也先、脫脫不花、阿剌各懷私心,都有所保留,開赴北京城下的韃賊隻有數萬人馬。倘若瓦剌三部傾盡全力進犯京師,則要另謀良策,否則,我大明恐怕要吃大虧!”

“請殿下用茶。”

耳邊掠過一道軟語,朱祁銘從凝思中回過神來,扭頭衝燭光裏的人影淡淡瞥了一眼,見那個圓臉的丫鬟正垂手肅立在那裏,神色略顯拘謹。身前的書案上多了一個晶瑩的白盞。

難道自己進秋浦軒時甩臉子了?誒,沒有呀!望著拘謹的圓臉丫鬟,他的心念終於回到了家常瑣事上。

想自己與八名小丫鬟相處多日,話沒說上幾句,沐浴、更衣時也不讓她們近身,這番疏遠並不是有意而為之,而是習慣使然。

依稀記得兒時的情景,彼時自己身邊時常圍著一大群丫鬟,那些膽大的丫鬟總拿無鹽女取笑他,等到他能勉強分清她們模樣的時候,她們已長大成人,然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時隔多年後,他入住皇宮別院,身邊又有了近侍婢女,這次是兩名宮女,茵兒與渠清。相處日久,他與她們漸漸熟了起來,然後······然後也沒有然後了。

而今秋浦軒一下子來了八名丫鬟,個個都是模樣周正,且正值豆蔻年華,可是,她們畢竟是郕王府的人,而郕王藩屏已除,郕府內衙被裁撤殆盡,各類人另有任用,過不了幾日,這些丫鬟或將改換身份,成為紫禁城裏的宮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