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活兒的人說什麼都不要工錢,老許和劉婆子便從雙嶺鎮上置辦了酒席給他們吃,倒不是家裏沒有好吃食,而是劉婆子和老許都上著差,沒功夫幹自家的私活兒,再說,他們現在也不差這點子銀子了。
眾人在後院中的歡笑聲都消散了之後,藏在柴棚中的秦大川和殷氏才敢冒出頭來,老許叮囑過他們,說是房子沒蓋好之前,不讓他們露麵,免得這些人知道屋子是給他們蓋的,就沒人願意來了。
“旁的不怕,這點活兒,我一個人起早貪黑的也能幹完,怕就怕,耽誤功夫兒,天氣冷了,你們還得受罪。”老許這樣解釋。
殷氏默默無語,臉上感激、懼怕和惶恐輪流出現,秦大川也一樣,隻是簡短道,“聽你的,都聽你的!”
幹活兒的人走了之後,殷氏忙忙碌碌地幫著劉婆子收拾,秦大川想去接替老許給新屋子燒炕的活兒。
“不用,”老許看了一眼爐膛說,“這兩塊蜂窩炭能整整燒一夜,等明天屋子就差不多幹了,明晚上住得了人。”他以為秦大川是著急了。
“哎哎,”秦大川應著,歪歪斜斜地坐在了門檻上,“我看看,就看看……”他是舍不得這個“新家”。
秦大川這一坐就到了夜深,若不是怕耽誤家裏關門,他就能一直坐下去,對這間巴掌大的小屋子怎麼看都看不夠。
第二天一早,他們就搬了過去,不過是兩天的功夫兒,他們的家當就多了不少,兩人搬了兩次才搬完,當然了,這也和秦大川拿不了多少東西有關係。
“我自己就行!”殷氏不止一次地勸秦大川。
秦大川說,“能幫一點是一點……”
老許和劉婆子在一旁聽著,臉上都露出了會心的微笑——秦大川和殷氏,確實不一樣了,他們的好心總算是沒辦了壞事兒。
和搬的那兩套半舊的行李、幾件舊衣相比,老許和劉婆子在屋子裏給他們準備的東西更多,鍋碗瓢盆、油鹽醬醋啥的,就算是不好,也都齊備了,還有十來斤的高粱米和麵,一捆柴禾和幾塊兒蜂窩炭,能開門過上日子了。
從這天的早飯開始,秦大川和殷氏就說什麼都不在老許這裏吃了,老許和劉婆子也沒謙讓,說實話,雖然伸手幫了忙,他們心裏也是惶然的,最怕秦大川和殷氏“舊病複發”了,到了那時,他們也是不吝於下死手的,這一點,他們早已商量好了。
“你這是做冬衣?”各自吃過了早飯,見劉婆子一個坐在後院看門的屋子裏忙碌,殷氏便在門口殷殷地問。
“啊,”劉婆子招了招手,讓殷氏進來,“我們老兩口是不用的,太太年年都發四季的衣裳,連厚襖、褲都隔年就發,”這還是大家一致要求的,不然的話,按照清露的想法是,每年都要做新的,“這是給我那幾個孫子、孫女做的……”接著便介紹起了自己家裏現在的情況。
劉婆子的大兒子經過程一針的治療後,雖然留下了殘疾,身體卻還算可以,靠著製鞋的手藝,生活的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