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不差錢》的成功在前,這次組織起來的戲班子數量,就達到了上次的五倍,使得大大的王府都因加緊排練,場地變得捉襟見肘起來,再加上準備得特別充分,每個戲班子都能組織出數套演出團體,輻射範圍達到了上次的十餘倍,除了個別特別偏僻的地區外,說全朝同時上演一點都不為過。
排戲之初,公叔瑾還專門給這些演出團體,下發了特別的“路引”,使得他們一路之上,都享受著為朝廷辦差的各種優待,還能在到達目的地後,第一時間便獲得當地最好的演出場地,無需等待,加上清露的巧妙安排,讓最先練熟的戲班子早出發、去遠處,使得效率不是一般的高。
和特殊路引同時下發的還有“演出津貼”,根據戲班子所分到的演出區域距離京城長短不同,從現銀五十兩到十兩不等。這些銀子聽起來不多,但擋不住戲班子多啊,也有好幾千兩了。
這筆銀子,後來全變成了清露的個人收入,這倒不是清露貪墨,而是戲班子執意要求的,因為他們的收入不在這個上頭,而在演出所得上。
朝廷這樣的安排,使得這批戲班子在這出戲上,完全沒有被“仿製”和“超越”的可能,以至於,他們的收入多到了想想就能笑醒的程度——這還是在清露嚴格限定了票價的基礎上。
畢竟,想達到宣傳的目的,就得讓更多的人看到這出戲。
同時,這些人也明白,這樣的好差事能輪到他們身上,全都是因為清露的才能和提攜,對清露“大度”地不參與分賬十分感恩戴德,哪裏還會在乎這點子好處?!
還有潤筆費,也全部歸了清露個人。
現在“秦夫人”的名頭,早已產生了後世的“名牌效應”,絕對是票房的最有力保證,所以參與編寫劇本的人員,一致要求通過這種方式“購買”清露這個“大牌”!
“嘻嘻,這個可真不是我貪心!”清露得意洋洋地顯擺著,說實話,真要是算起來,這些潤筆費,還真不值當她出手,主要是這種通過“專業才能”賺到的銀子,她特別喜歡,完全達到了她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
不過,若是算上後續收入的話,這筆銀子比清露賣曲子的價格還要貴上不少,就難怪清露會如此開心,對為朝廷辦差再無怨言。
“嗯嗯……”秦懷恩聽了清露的話,口中胡亂地答應著,手捧新印製出來的《七品胡麻官》話本,怎麼都舍不得放下。
在清露和公叔瑾的聯手準備之下,剛到了臘月初,幾乎是公叔瑾在朝堂上甫一下達對四皇子準奏的聖旨,全朝各地整頓田產免稅的政令就同時頒布了,宣傳戲曲也一同上演,重現了當年全朝各地一同舉行“武舉恩科”的“奇跡”,也彰顯著這位帝王整治吏治的決心和手段。
很多人都傻眼了,他們到了此時才明白,原來這段日子裏朝堂上的紛紛擾擾,與其說是帝王在猶豫不決,還不如說是在做痛下狠手前的細致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