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當我女兒的幹爹吧(2 / 3)

這些農民被楊順和辛笛的行為所感動,意識提高不少,紛紛主動加入農科院,生科院等研究所窮單位,極大緩解了中京大學生因為收入太低買不起房租不起房而導致的研究員短缺。

別看農民,他們在物質生活富裕後,也想擁有更加豐富的精神生活,他們也是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他們也在追求進步。

農民們願意與知識分子打交道,願意為科學獻身,而且吃得了苦,不怕累,工作起來格外認真,像某些熟練農民工培養的細胞,提取的DNA,跑的電泳,比一些科班出身的生物係研究生做的質量還高。

《一個農民的自我修養》,這本書成為今年最勵誌的暢銷書。

一時間,老百姓們為自己國家有這樣的英雄而感到驕傲和自豪,人人相信,隻要華夏這種人越多,未來將會越美好,國家也會越來越強大。

多麼和諧的場景,多麼振奮人心的消息,多麼正能量的故事。

在強大的輿論宣傳下,普通人永遠都隻看得到真善美的那一麵,但很少有人知道,在這些光鮮亮麗的美好場景之下,又隱藏著多少黑暗和齷蹉。

第一批疫苗臨床試驗其實做了101個人,辛笛是第一個,他成功了。

但剩下的100人,因為疫苗不適應症導致人死亡,都是婦女與老年人,這明疫苗還不是最穩定的,需要調整劑量和成份,這份數據公眾是不可能知道的,隻有楊順團隊才清楚,他們還要繼續研究升級。

另外,疫苗生產出來,是要給健康人接種的,FDA,FDA,EA這些機構的重要性立刻凸顯,如果他們現在對疫苗不嚴格把關,很可能讓幸存下來的一部分人類再次獲得重創打擊。

疫苗後遺症不是笑的,全世界所有病的所有疫苗可以都有後遺症,隻是大和的差別而已,誰知道這支疫苗會不會在十年後,病毒突變,延緩致死?或者破壞心血管,中風,敗血病,甚至不孕不育?

因此,審核還必須從嚴。

從疫苗正式生產,發放,還需要一年左右才能發放到普通人手裏,而那個時候,很可能真的隻有60%的人類活下來。

黑暗的問題就來了,世界毀滅前,諾亞方舟讓誰先上?

泰坦尼克撞擊冰山後,婦女兒童先上救生船的國際慣例還行不行得通?

這批疫苗數量有限,該怎麼發放?

順序是富人,精英,明星,最後才輪到普通老百姓?

還是,讓領導先打,讓有錢人先跑,低保戶最後?

另外,誰來投放這些疫苗?

世界衛生組織,還是國際紅十字會,還是各國疾病防控中心,還是默克這種醫藥企業,亦或是走各個國家的醫藥聯盟,從醫院裏打疫苗?

需不需要軍隊來管理藥物?萬一發生暴亂,誰來處理?

另外,每個國家的份額是多少?

鎂國這幾個月已經死亡100多萬人,歐洲死亡1000多萬,全球累計加起來超過5000萬,再等半年一年才能拿到疫苗,那時候可能超過幾億人死亡。

人類社會就像一個黑色的森林,每個國家都心翼翼藏著自己的身體,不敢暴露自己,生怕有人在旁邊打黑槍,被病毒盯上。

可惜華夏這個傻孩子點燃一堆火,高聲道:“喂,我這裏有麵包和牛奶,還有疫苗,你們誰想要?”

那些餓極了的其他孩子絕對會撲上來,一頓瘋搶,肯定要打起來,不定還會對華夏這個孩子打黑槍,下黑手。

“所以,楊教授,你們開發出來疫苗確實很好,但你們不應該為疫苗的分配方案感到頭疼,這也是我們軍方要求立刻接手的原因。”

實驗室裏,軍方長官將最近情況的彙總統計遞給楊順,意味深長道:“這個時候,您隻能相信國家了,就像我們以前一樣,合作愉快。”

楊順看了看,許多國家開始報價了。

有的提供資源,有的承諾開放許多行業,有的拿技術交換,有的用武力威逼,聯合國也主動施壓,認為疫苗是全人類的大事,希望華夏不要做的太過份,不能獅子大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