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1 / 2)

春去冬來又是一年,天佑三年秋,梁帝元後病逝。梁帝派使臣送國書到商都,意欲迎娶永寧公主為後。商帝應允聯姻。梁帝為示隆重,親自到邊城迎娶永寧公主,並約商帝在邊城會麵,殺白馬訂盟約,兩國永世修好。

十一月十六,兩國帝君會於邊城,梁帝突然擲杯為信,襲殺商帝。商帝突圍,退守廣擁關,梁兵兵臨城下,對商宣戰,史稱邊城之變。

含光得知這個消息,正是商帝被困廣擁關的當日午後。她正和沈三娘學著做糍粑,突然有人來報,說是山腳下出現了許多梁兵。

含光當時便是一震,頓時有種不好的預感。

去年初夏,含光將林晚照的骨灰送回到他的家鄉寧城。因寧城離虎頭山隻有幾百裏距離,含光安葬了林晚照便回到了虎頭山。

霍宸送永寧公主和親的事,她早有耳聞,當時也曾想過梁帝是否心懷叵測,但轉念一想,霍宸乃是人中龍風,素來謹慎精細,深謀遠慮,想必也是有備而來,便不再擔憂,隻是隱隱有點想念承影,聽聞他已身居驃騎將軍,隨同霍宸一同前來。可惜相距很近卻無法得見,隻是萬沒想到,梁帝果真懷有狼子野心,居然卑鄙無恥以和親為餌,誘霍宸入局。

東陽關和廣擁關中間隔著虎頭山,兩座城池東西呼應,互為支援。梁軍想要犯境,第一戰便是廣擁關,即便廣擁關失守,也要越過虎頭山這道天然屏障,,才能到達東陽關。因此,商朝皇帝曆來在廣擁關和東陽關布下重兵把守,易守難攻。但梁帝此次也是早有預謀,故意將和親定在冬季,算計著深冬大雪封山,山路難行,要從東陽關調兵來解圍,一時半刻難以抵達。

含光當下便想到,洛青穹得知消息,一定會帶兵從東陽關出發,前來援救解圍。梁帝既然圍住了廣擁關,也必會在虎頭山通往廣擁關的必經路上,設下埋伏。

她立刻派人打探,果然不出所料,清風峽的兩側,埋伏了梁兵不少人馬,顯然正是為了伏擊東陽關的救兵而設。

含光在寨子裏沉思了許久。

當年驚風城破,家人被梁兵追殺,江伯父死於梁兵刀下,母親被梁兵逼得跳崖而亡,這筆血海之仇,一直被她放在心底,一日也未曾忘記。如今兩國開戰,事關國仇家恨,她難道要袖手旁觀?況且,被圍困在廣擁關內的,除了承影還有他。他是商國的帝君,一旦有失,將會軍心大亂,朝局不穩。若是東陽關的救兵沒有趕到,而廣擁關已經被梁帝攻下,那後果不堪設想。

她該怎麼做?

今冬的雪來的很早,七日前的一場冬雪,山頂上的雪還沒有融化,在冬日清冷的日光下,雪光明瑩。

含光站著山頭上,遙遙的望著廣擁關的方向,心裏思緒萬千,五味雜陳。

身為商國臣民,家仇國難當前,她無法做到龜縮避世,而挺身而出,便要重新麵對那個人。她不知道上天是不是在故意戲弄,兩人明明隔著天涯海角的距離,卻總是會在不經意間重逢在一起。

思前想後,她最終下定了決心,牽出烏金,帶著虎頭山的十幾個人,騎馬直奔東陽關。

國難當頭的時候,個人恩怨拋之腦後,這是虞虎臣幼年時時常對霄練說過的話,那時,他從未看過含光,私心裏隻對唯一的兒子寄予厚望,盼他橫刀立馬縱橫沙場,揚名立萬青史留名。含光那時也未想過有朝一日,霄練會歸宿梁國,而虞虎臣竟然會謀反。虞家世代忠良,忠心為國,卻最終被父親畫了個汙點,每每練習虞家刀法的時候,想起祖輩累世鮮血積累的忠烈聲名,她心裏說不出的憾然,到底意難平。

既然姓虞,既然是商國人,既然身負一身武功,國難家仇當前,她無法說服自己仿若無事,坐視不理。

快馬行至東陽關,眼前這座城池,正是她當年護送霍宸回京的第一站。時隔三年,再次站在城門下,心裏湧起一種感慨。

含光以為,此刻洛青穹應該已經知道霍宸被圍困的消息,一定會立刻點兵啟程前往廣擁關解圍,但奇怪的是,東陽關城門緊閉,城牆之上士兵全副武裝,嚴陣以待,竟不像是出城救駕的意思,仿佛要死守城池。

含光不得其解,正在疑惑,城牆之上傳來喝問聲。

含光朗聲報上姓名,要見守將洛青穹。

城門之上的守城士兵見含光是個女子,容貌出眾,器宇不凡,又直呼守將洛青穹大名,似是來頭不小,當下不敢耽誤,便立刻去通報。不多時,城門放下,從城門中出來幾位將士,對著含光施禮:“洛將軍有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