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峻的部將路水、匡術,結伴來向蘇峻請示:“大將軍,此番三吳起兵,軍中紛紛傳言是王導送出太後密詔,將士們心中有氣,禦敵時牢騷滿腹。末將們請求處死王導和太後及文武百官,以示同朝廷決裂的決心,大家沒有退路,則勢將死戰到底。”
但是蘇峻素來尊敬王導,他不忍下手:“王導三朝元老,德高望重豈可輕易殺之。”
匡術大為不滿:“大將軍不殺王導,一旦城破,他到時可就六親不認,要取你的人頭了!”
“王導與我交好,寧可王導負我,我絕不負王導。你不要再言殺字,我意已決,誓不滅王。”
匡術大為失落,與路水一同返回自家營房。一進客廳,不禁大吃一驚,原來竟然是王導在房中等候。匡術不由得大叫:“好你個王導,竟然敢獨自一人前來送死,難道你不知我剛剛向大將軍請求把你處死!”
“匡將軍,本官請問,我與你有仇?”
“無仇。”
“有恨?”
“無恨。”
“既是往日無仇近日無恨,你何苦要求蘇峻殺我?”
“與我個人無仇無恨,但我恨你以太後密旨,鼓動三吳出兵,使我方處於下風,一個大好局麵眼看要葬送在你手中。”匡術說時咬牙切齒,“我恨不能扒爾之皮,抽爾之筋,食爾之肉,方解心頭之恨!”
“匡將軍,你千方百計想壞我性命,究竟是為何人?”
“當然是為蘇峻大將軍坐天下。”
“你認為他能成大事嗎?”
“照眼下的形勢,隻怕他難逃失敗的命運。”
“常言道識時務者為俊傑,匡將軍一代英雄,何不扶保大晉,這是正統,且又方興未艾,四方勤王兵馬業已雲集,蘇峻敗局已定,良禽擇木而棲,改投大晉,由本官引見,保你高官厚祿,何苦為蘇峻殉葬。”
路水搶先答道:“王導大人身居高位,有他保薦,我們不愁日後的榮華富貴,匡將軍,棄暗投明吧。”
匡術一時無語,顯然已經動心。
王導再加勸說:“匡將軍,路將軍已看清形勢,蘇峻同夥祖約,業已兵敗逃至曆陽,蘇峻已是孤掌難鳴,臨陣反戈正其時也,莫要錯過這大好時機。”
路水已明白匡術的心思,代他答道:“王大人,我們意欲投誠,應當采取何種行動?”
“二位將軍駐地距官軍白石壘最近,帶兵前往彼處,本官可知會對方接應,可以兵不血刃地進人官軍大營。”王導告知,“即刻暗中收拾行裝,明日早飯後便可行動。”
“就按王大人所說,也請大人把家小帶好。”
“放心,我即刻派家人前去白石壘通報。”
次曰早飯之後,王導全家並路水、匡術及幾千人馬,平安地開向白石壘,待蘇峻得到消息,這幾千人馬早已成為官軍的座上賓了。氣得蘇峻大發脾氣,下令其子蘇碩領部將匡孝,帶八千人馬衝擊趙胤的營寨。一陣猛攻,把趙胤營寨衝得七零八落。官軍四散奔逃,猶如驚弓之鳥。觀戰的蘇峻見狀萬分興奮,決心要擴大戰果,他跨上戰馬,抄起開山巨斧,呐喊著衝向敵陣。他的馬快,人也是生力軍,很快便超過蘇碩、匡孝二將。叛軍見他們的大將軍衝鋒在前,也大都氣勢如虹,奮勇衝殺。正追得興起,轟隆隆一聲巨響,蘇峻連人帶馬跌人了挖好的陷坑裏麵。上麵苫著的一層葦席和薄土,也隨之塌陷下去。與此同時,敗逃的趙胤也掉轉頭殺回來。庾亮、溫嬌也從左右各率人馬掩殺過來。原來這是陶侃設下的誘敵之計,他們萬萬沒想到蘇峻能夠親自衝鋒在前。蘇峻落人陷坑後,陶侃的部將彭世、李千手疾眼快,分別將手中的長矛投向蘇峻,正中其身,登時血流人亡。蘇峻的屍體,被官軍挑上來。士兵紛紛上前用佩刀削下他身上的肉,用以泄憤。當肉被削沒了,還把他的屍骨用火焚燒。最後,蘇峻的屍骨已是一星半點也不見了,堪稱是搓骨揚灰了。
叛軍見他們的首領業已陣亡,越發沒有鬥誌。在官軍圍剿下,如鳥獸散一樣潰逃。蘇峻的弟弟蘇逸,好不容易收攏到五千殘兵,帶進城中閉門堅守。
成帝司馬衍仍然留在城中,王導的出走,使他失去了主心骨,但也充滿了期待,他相信王導會組織人馬解救他。叛軍潰敗和官軍大勝的消息,特別是蘇峻已在戰場上被碎屍萬段的喜訊,令成帝喜不自禁,他向右衛將軍劉超要了一杯酒以示慶賀。
侍中鍾雅提醒成帝:“萬歲,蘇峻敗亡自是可喜可賀,但敵人有可能把仇恨發泄到陛下身上。我們不能眼睜睜看著萬歲遇險,應搶在敵人前麵,設法把萬歲送出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