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康帝毒亡 穆宗登基(1)(1 / 3)

七月流火,正是酷暑炎天,位於長江岸邊的建康,猶如一個大火爐,烤得人汗流浹背。正值七夕佳節,康帝司馬嶽,特地在禦花園備辦了一桌酒席,用以酬謝幾位主要大臣。太陽隱沒在了地平線之下,夜的薄紗悄悄地罩落。悶了一天的暑熱稍稍得以緩解。一陣陣涼爽的晚風,輕輕拂著人的肌膚。康帝心情舒暢,親自為庾冰、庾翼、何充、褚哀把盞。眾臣無不感到惶恐,唯獨庾冰端坐不動泰然處之。

逐個斟過禦酒,康帝舉起杯來:“朕此番能夠得以承繼大位,全賴諸位愛卿鼎力舉薦。為此,朕特備薄酒,以示謝忱。”

“萬歲的褒獎之詞,臣實實不敢領受。”何充沒有舉杯,“不瞞萬歲,臣當初和現在都不同意萬歲繼承皇位。因為皇位是父子相傳,臣擔心因而引發動亂。好在萬歲繼位月餘,朝中依然穩定。此乃大晉之福,萬歲之福,萬民之福。萬歲要謝,當謝庾冰大人。”

康帝實在是倍覺尷尬,他沒想到世上還有這樣耿直的臣子,隻得訕訕地說:“何大人所言亦有道理,如仍認為朕坐此位不妥,朕還可以讓出帝位,另擇賢能之人為大晉皇帝。”

“萬歲不可出此無稽之言。”庾冰立即接茬,“萬歲承繼大位,是本官力主,也有其道理。眼下北胡猖獗,虎視我朝,豈可用小孩子為君,當今萬歲繼位,也是先帝讚同。陛下隻管穩坐江山,誰敢說個不字,我庾冰決不答應!”

何充當即提出:“萬歲,臣請求外任。”

“何大人何出此言,你身為顧命大臣,自當在朝中為朕分憂,怎能離朝外任。”康帝反對,“這如何使得。”

“萬歲,臣一向同庾大人意見相左。同在朝中,往往容易引發爭論,還是外任,也免得陛下為此犯難。”何充再拜,“務請萬歲成全。”

“怎麼,何大人一定要外放?”

“此意真切。”

康帝思之再三:“也好,朕就放何大人外任,且任驃騎將軍,都督徐州、揚州、晉陵諸軍事,領徐州刺史,鎮守京口。”

“臣叩謝萬歲隆恩!”

侍中、尚書褚哀也提出外任:“萬歲,臣在朝中亦多有不妥,作為外戚,極易引起朝野猜忌。放臣外任,可免萬歲為難。”褚哀是皇後之父,也就是當朝太師,他見庾冰專權,不願同其發生正麵碰撞,故而也學何充,外任以避庾冰鋒芒。

“太師還是留在朝中吧,你們一個個全都離朝,朝中再有大事,讓朕依靠何人。”康帝有些失落。

“庾大人智謀過人,是為我朝擎天白玉柱,駕海紫金梁,朝中如有大事,自有庾大人為萬歲分憂,陛下無須多慮。”

“太師一定要外放,難道就無挽回餘地?”

“臣意已決,乞陛下恩準。”

“也罷,”康帝明白這都是同庾冰難以共事,“朕任你為建威將軍、江州刺史,鎮守半州。”

“謝萬歲!”

“二卿尚未離京,朕還有一大事請二卿參與決斷。”康帝提出,“朕得繼大位,自當為司馬天下盡心竭力,眼下北胡、後趙,覬覦我朝,磨刀霍霍,隨時可能來犯。朕意要做有為之君,立即厲兵秣馬,準備北伐,收複江北失地,使我大晉一統華夏。眾卿以為然否?”

“萬歲有此雄心壯誌,實乃大晉之幸、萬民之幸。臣等自當全力以赴,助萬歲早成統一大業。”何充率先讚同。

褚哀自然也大為讚賞:“萬歲誌在中華一統,誠為目標遠大,是個有為有道子君,臣會全力支持。”

庾冰事事想著他庾氏家族的利益:“萬歲,臣以為北伐統帥可由安西將軍庾翼擔任,他多次提出要北伐石虎,如此正同他的意願相合,命他北伐,定能積極主動一戰成功。”

康帝想了想,這晉朝軍政大權皆在庾氏手中,不同意也是枉然,倒不如順水推舟:“朕就依庾大人之建議,任庾翼大都督,統領大軍北征。任庾冰為都督荊、江、寧、益、梁、交、廣七州,以及豫州四郡諸軍事,領江州刺史,鎮武昌,為庾翼後援。任何充為揚州刺史、錄尚書事輔政,以琅邪內史桓溫為都督青、徐、兗三州諸軍事、徐州刺史,以褚哀為衛將軍、領中書令。”這一來,康帝即巧妙地把庾冰驅離了朝廷中樞。給了庾冰很大的兵權,如不接受,兵權則可以給何充;接受則離朝外任,讓太師褚哀在朝中任衛將軍、中書令,執掌禁衛大權和中央的文書政令。這是一著釜底抽薪的妙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