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天祚帝覆亡(2)(1 / 2)

阿骨打不同意:“彼眾我寡,兵不可分,視其中軍最堅,遼主必在焉。我軍全力猛攻,隻要一鼓敗其中軍,則遼軍必亂,我當大勝。”說罷,他命金軍避開餘睹,而直趨天祚中軍,婁室先率右翼攻上。天祚以為金兵被餘睹擋住,沒想到竟追到近前,忙派蕭奉先率軍抵抗。遼軍無備,未免手忙腳亂,憑人多勉強頂住金兵攻勢。但是,阿骨打又帶精銳騎兵從左翼合圍上來。阿骨打一馬當先,金兵如倒海排山殺到,遼軍一觸即敗,轉眼潰不成軍。阿骨打不顧危險,領一支精騎直撲天祚,慌得蕭奉先丟下部隊來救護。遼軍失去指揮,四分五散各自逃命。餘睹軍馬馳援過來,戰場上已是一片混亂。遼軍見天祚大軍已敗,誰還有心戀戰。跟在敗軍後奔逃,餘睹哪裏號令得住。金兵乘勝追殺百餘裏,方才收兵。這一戰遼軍精銳幾乎損失殆盡,金兵掠獲兵械軍資及牛馬不可勝計。天祚至廣平澱收攏敗殘人馬計點,已不足兩萬。

天祚已跑得精疲力竭,見金兵不追,傳旨紮營休整。未及喘息,阿鶻產又有急報送到,說是耶律淳已在整備軍馬,就要與章奴結盟,請天祚速做主張。

蕭奉先提議:“大軍立刻趕赴南京,先擒斬耶律淳,以免章奴與他合兵。”

餘睹立即反對:“若如此行,則必使尚在猶豫的耶律淳迅速倒人章奴一邊,不可做這推波之舉。”

天柞問:“卿意如何處置?”

“萬歲,魏王為人優柔寡斷,聖上降旨一道,曉諭厲害,以威懾之,他必不敢鋌而走險。”

天祚感到這是個省事的好辦法,便書寫聖旨,傳來乙信:“命你往南京傳旨。”

“我?”乙信立刻心中發抖,他明白耶律淳反象已露,這一去十有八九是送死,意欲尋借口推卻。

餘睹旁敲側擊說:“乙信,上次派你送信的細賬還未算,這可是將功折罪的良機。”

乙信一聽此言,哪裏還敢說別的,趕緊答應:“臣遵旨。”

南京城裏,蕭敵裏、蕭延留正在加緊勸說耶律淳起兵反叛:“大王,我們得到準確消息,天祚已全軍潁沒,他本人亦下落不明,十有八九已死於亂軍之中。”

“此話當真?”

“豈能有假。”蕭敵裏催促,“大王,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唾手可得的皇位,你可不能失之交臂呀!”

耶律淳動心了:“來人哪!”

手下人聞聲走上:“大王,有何吩咐?”

“傳我號令,城內人馬立即在校場集合,等待出征。”

蕭敵裏、蕭延留見策反終於成功,相互對視,會心地一笑。剛要說什麼,門吏向耶律淳察報:“大王,聖旨到。”

三人都大吃一驚,耶律淳想了想,讓二蕭退隱到後麵,他則親自出迎。乙信捧旨居中站定,耶律淳跪聽宣讀,旨意中曆數章奴之奸,嘉褒淳往昔之忠,要他判明善惡,莫做逆臣。耶律淳接旨後,請乙信坐好詢問:“大人,傳聞萬歲為金虜所敗,兵馬無存,果然否?”

“大王所聞有誤,萬歲是獲悉章奴為亂後主動退兵,意在先將叛眾一舉蕩平。金人雖乘機占些便宜,但萬歲手下精兵仍有數萬之眾。”

這時,有一內侍走上,在耶律淳耳邊低語幾句。耶律淳聽了,也不與乙信招呼便徑自走出。偏殿之內一武士風塵仆仆正在立等。耶律淳忙問:“可將情況探明?”

武士躬身回答:“大王,萬歲數萬大軍屯紮廣平澱,乃小人親眼得見。”

耶律淳聽了實在後怕,心說差一點就拉出去與章奴會合,天祚軍馬依然強盛,謀反豈不自取滅亡。他主意大變,匆匆轉回。乙信不悅地問:“大王行動神秘,似有背人之事。”

“大人多想了,一點家事。”耶律淳不能明說,隻有遮掩。乙信心中有些發抖,他猜測耶律淳是布置人要害自己,決定主動進攻,從氣勢上壓倒對方,或許能有生機。便冷笑兩聲:“大王,據我所知叛首章奴的兩名特使,還在王府為座上賓,您適才該不是去與他們密謀請示對策吧?”

“這個。”耶律淳沒有想到乙信提出這一問題,在思考如何解釋。

“大人,我們在這。”蕭敵裏、蕭延留一起走出。二蕭在後麵聽了多時,感到耶律淳態度曖昧,唯恐他被乙信說變心,二人才突然亮相,意在速戰速決。

耶律淳有些手足失措:“你們!”

乙信仗著膽子責問耶律淳:“大王,私藏叛賊,莫非已經合汙?”

二蕭突然拔出所佩刀劍,同時撲向乙信:“你死到臨頭還濫施淫威,快拿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