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窮人富人(1 / 2)

“這有什麼難的,隻要大人信任我,將這些人全部交給我來調配,我有信心在三個月裏,不但使這裏的人都能有個安息之所,還能在這裏種下一季莊稼出來,絕對不會耽誤大人的事情的。”馬得功信心十足的說。

“敢立軍令狀否?”我不屑的對他說。

“有何不敢,立就立。”馬得功絲毫不以為意。

此次先後運來的近萬人口,除了各工廠的工人有近兩千人之外,其它的大部分是來自思明府的原富戶,以及清軍俘虜。

那些富戶及家丁們,既然我當初答應過給他們安排一個前程,自然得遵守諾,給他們必要的種子、工具和土地,如今聽馬得功這麼一說,這些人自然不需要我去操心,我隻需要三年後找他們繳稅就行了。

但是這近五千名俘虜,我卻不能如此輕饒他們。要是俘虜和國民都是一樣的待遇了,那誰還會願意做好人。因此,他們現在便是以戰俘的身份,成為我現在建設新的首府的主力軍。

“大人,我需要您的一道命令,我需要您承諾,隻要這些人幹滿一年,而且表現優異,能夠和其它的人一樣,不但能成為自由民,也能分到田地,娶到媳婦。”馬得功一簽下軍令狀,就跟我談條件來了。

“隻要他們老實做事,這有什麼難的。”現在整個澳洲的漢人還不到十萬人,給他們幾千人安排土地,根本不是問題。

“大人既然這麼爽快答應了,那大人隻管看小人做給你看吧。”馬得功這一路來同我相處了幾個月,似乎也明白了我這人心軟麵薄,居然也隨意起來了。好吧,隻要你能幫我做好事,我也不和你計較了。

把心頭的大事交給了馬得功,我又觀察了幾天,看著他果然安排得井井有條了,我終於有時間來安排我自己的‘私事’來了。

第一件事情,當然是王秀娟領導下的各個工廠。玻璃廠現在是我們最主要的利潤來源,可是在暴風中全部毀滅了,盡快的進行重建,也是目前最主要的工作。

還有火藥廠,雖然現在沒有大的戰事,可是以後北江(達爾文河)將成為我們最主要的運輸通道。現在水勢正在一日日下沉。有些地方已經不是很好行舟了。因此,利用火藥炸開某些礁石和狹窄的河道,也是當今的重中之重。

除此之外,還有我們自己的窩。我的女人們都在原來的總督府裏吃苦受累。身為他們的男人,我自己得給他們準備好自己的房子。一房、二房…,嗯,俺現在有八房夫人,至少得準備八套房子了。

還有,李香君天天跟在我身後,求我盡快幫他把藝術學院建起來。現在全部國民當中,已經有幾千名孩童了。要是還在華夏的時候,這些孩子自然有人照顧。可現在正是大開發時期,大人們都很忙,哪裏還有時間去照管他們。因此,名義上雖說是要成立學校,其實是給這個孩子們找個保姆,把他們看起來。

嗯,學院建立之後,倒是可以把陳紅霞負責的那所第一小學也搬過來了。雖然這些孩子現在數量不多。總共才幾十個人,但他們可是種子,他們是我們親自教導起來的,以後教化國民,開發民智,可還靠他們呢。

新的首府的建設進行得如火如荼,災後的重建工作也進行得有條紊。我以為,日子總算可以安靜下來了。可是,當老國民們聽說,這些新來的人居然能和他們擁有同樣多的土地的時候,他們不幹了。

他們倒還沒有那個所謂的首都身份證的概念,他們隻是覺得,他們為新生的國家做了這麼多的事情,讓後來者揀現成的,他們吃了大虧了。

人性就是這麼複雜,當大家都貧窮的時候,人們說,不患貧,患不均。

但當大家都不貧窮,而且基本上比較均勻的時候,他們又開始抱怨,憑他們要和我一樣富足?

如今的澳洲漢人,雖然稱上不上富裕,但應該能稱得上富足。每家都基本上有幾千斤口糧,雖然可能大部分隻是粗糙的紅薯,但起碼不要挨餓了。而且每家都至少擁有幾十畝地,對未來,也有一定的保障了。這在如今的全世界,應該都是不可多得的吧。所以馬得功說,隻要華夏的百姓來了這裏,多半是不會想走的了。

這種心態,如果非要讓我找個解釋的話,我隻能理解為,中國的傳統文化,鼓勵出人頭地,鼓勵出類拔萃,讓大家都自然而然的想要尋找某種優越感。就好象很多年前的筆者的一位同事,當他故作平淡的將自己在東莞有了房子的消息告訴我,我卻回複他,俺在某城市也有了不小的蝸居之後,他立即就喪失了一個男人,一個也算是我的朋友的起碼的風度,反複的說,那樣的房子,那麼便宜,一定很差,估計是別人不要的你才能買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