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這魚這麼大,咱們該從哪裏下手才好。”蔣元朗手中拿著把大刀,看著這具龐然大物,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
“能有什麼辦法,準備刀吧,把它割成一塊塊的放到岸上去吧。”他們都沒有解剖過鯨魚,隻有我自己親自動手了。我拿出一把大砍刀,先從背部開始,剖開一條長長的口子,立即露出厚厚的粉紅色的鯨脂。
捕鯨業在之後的幾百年內成為許多國家的重要財源,那可不是蓋的,可以說,鯨的全身都是寶,這個時代的人仍隻是把鯨當作普通的食物,卻不知道,鯨要是隻是用作食物可就太浪費了。
鯨魚體重的三分之一多都是脂肪,割開鯨皮之後,下麵那層淡粉色的物質就是鯨脂層。這厚厚的一層鯨脂不僅能保持鯨魚的體溫,還能在食物不充足時為鯨魚提供營養。通過加熱這些鯨脂,就可以得到最初級的鯨油,在這個仍沒有電的時代,晚上照明仍靠燒各種植物油,若是用來當燈油再好不過,燃燒起來非常亮,還沒有油煙和任何異味。
而如果能進行過濾和高溫熬製,鯨油就會變成一種蜂蜜一樣的粘稠液體,它是非常高級的工業潤滑油,在幾百度的高溫之下既不會變得稀釋也不會凝固,很多精密儀器都要用這種鯨油潤滑,對於目前需要發展各種機械的我們來說,作用亦是十分之大的。
還有一點便是用作食物的方麵,在這個以吃飽為原則的時代,鯨魚肉自然沒啥好挑的,但對於後世的人們來說,難免有些嘴刁的人說鯨魚肉不好吃。
不過眾說紛芸,眾口難調,各種說法都有。在後世的挪威和日本的市場上都有鯨魚肉出售,不告訴你你根本吃不出來這是鯨魚肉,一點兒腥味都沒有,除了顏色略淡之外,很像我們平時吃的牛肉,還是上好的牛肉。鯨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到了後世我們有太多替代品可以吃,所以不用去吃鯨魚肉,但是在現在,在很多窮人每天還靠粗糧渡日的年代,能有鯨魚肉吃就已經算是上人間的生活了。
還有就是鯨須,這東西隻有須鯨有。須鯨,聽這個名字,就應該知道它肯定和須有關係。這個須不是胡須,而是牙齒,須鯨的牙齒。它就在鯨魚的下頜裏,像牙齒一樣,但是材質是一種軟骨,一邊一排。須鯨吃食時不是吃而是喝,連海水帶小魚蝦一起吸到嘴裏一大口,但是不咽,先閉上嘴,把鯨須立起來,像過濾器一樣擋在嘴唇裏麵,海水可以漏出去,小魚小蝦全留下。
不過,我們捕下的這條是藍鯨,沒有這東西,但既然藍鯨都捕下來了,捕撈須鯨自然不是啥難事,我甚至開始期待能捕上一兩知須鯨來,在沒有化學纖維之前,這種鯨須對我們來說,可是太有用了。
因為這種鯨須按照鯨魚的大小,每根從半米長到3米多長不等,重量從幾兩到十幾斤都有。它的韌性和彈性非常好,可以彎曲、可以伸展,能做很多東西。比如說歐美女性的裙撐、內衣支撐、醫療手術器械、船帆的斜拉杆和帆撐等等。因紐特人還用鯨須做成了弓,用鯨魚筋做成弦,重量很輕發射力道卻很大,是他們狩獵的利器。雖然我們已經大量的使用了熱兵器,但如果有鯨須作工具,我們能做出更強力有的強弓,想必也會十分的有用。
而且,鯨須的材質和象牙很像,是製作工藝品的好材料,經過打磨和雕刻之後,可以以假亂真,後世裏很多象牙工藝品其實就是用粗大的鯨須內芯做的,不是專業人士很難區分,雖然大部分百姓現在過著饑不果腹的日子,但有錢人還是有的,後世的人為了一個驢牌的包包願意花上幾萬塊錢,要是我們有鯨須了,用鯨須打上幾件奢爹口賣上幾萬兩銀子也不是難事,君不見,當初為了後世幾塊不值幾個錢的鏡子,都有人願意花上幾千銀兩。
除此之外,鯨魚的內髒和骨頭也非常有用,內髒除了可以提煉鯨油之外,還能提煉出來一種魚肝油,比普通魚肝油營養更豐富,是上等滋補品。
鯨魚的骨頭可以熬膠,非常非常厲害的船用粘合劑,用鯨骨膠粘和的船板不光不怕水泡,還可以防止船蛆的蛀蝕。最主要的是鯨骨的出膠率非常高,幾根大骨頭就能熬出幾公斤膠來,對於大型造船業很有實用價值。我們現在的船都是用桐油加上石灰來密封,雖然效果看來還不錯,但這些東西沒有彈性,在現在自然沒事,可若是我們的船要駛向更寒冷的北方,有回彈性的密封材料,一定會大有作用。
還有,這些內髒、骨頭、鯨脂加工過的殘渣還是最好的肥料,撒到地裏能讓莊家長勢茁壯,他們這群人不是這麼喜歡種地麼,要是有了這些作肥料,還不讓他們樂死去。我開始打量起這個小港,雖然沒有漢口那邊植被豐茂,可也不象黃大來市那邊那樣寸草不生,我在想,要是在這裏設立個墾殖點,又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