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我很惋惜不能將李定國收為己用,但不得不說,他的理由讓我無從辯駁。
無論別有用心的人是如何的詆毀這個民族的優良傳統,無論任何時代,在我看來,忠孝禮義都是一個人所必須遵守的道德底限。
遵守這重道德底限,就是在堅持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則,就是在維持人類社會起碼的道德秩序。
從李定國和我的談話中,他對朱明皇朝未必有多深的感情,若非如此,當年就不會隨著張獻忠揭竿而起,反抗明朝的統治了。
但是,哪怕隻是一個孤兒,一個從未受過書本的道德的教育的孤兒,李定國仍在苦苦堅持自己的做人原則,雖然他可能從未從父母或師長那裏受到過任何的忠孝仁義的教育,但中華五千年的傳統,早已將這種精神刻入他的骨子裏,使他任何時候都不會忘記自己的使命和責任。
誠然,愚忠愚孝有其腐朽和昏庸的一麵,而曆朝的統治者也喜歡將之粉刷一番用來作為蒙蔽世人的手段,哪怕曾經將忠孝仁義踩在垃圾堆中,將自己人抬上神台的某組織,更善於利用此道來蒙騙和蠱惑世人。但無庸置疑的是,正是有著這份堅持和操持,才能讓我中華文明能五千年長盛不衰,一直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君不見,當別有用心的人將國人起碼的道德底限推翻,將一切倫常秩序破壞,將一切人類的基本操守踩在腳下之後,然後將自己的各種動人的口號強加給世人,才發覺,當醒悟過來的世人發現自己自己受到蒙騙和愚弄之後,造成的道德倫喪和反彈會是如此的激烈,以致於當他們哪怕通過法律的作用都難以逆轉了。
當誠作被視作無能,當YIN穢無恥被當作風光,當無所不用其極被視作成功的捷徑,當父母含辛茹苦養大了兒女,換來的不是兒女的贍養,而是一句理直氣壯的不虧欠。我親愛的國人,我敬愛的偉人,該要什麼來挽救我們迷失的國人?
好在,在這個時代,就算滿清的鐵蹄仍在耳邊響起,就算眼前的困難遠比希望要多,就算明知道,隻要自己低下頭,就能享受錦衣玉食、揮奴斥婢的日子,李定國仍在苦苦的堅持。他的堅守,倒也未必是對朱明皇室的擁護,而隻是對自己心中的那份信念的堅持,就算滿清能承諾他許多,明室帶給他的隻有傷害和欺騙,他依然無怨無悔的守護著明朝的最後的一份體麵和尊嚴。
若是那些在國內受了無能的官府的一些壓迫和欺淩的所謂精蠅們看了,不知道他們又要作何想,要說背叛,李定國有更多的理由背叛明朝,而那些受天朝體製和環境成長起來的人,比如某明某娜,他們更沒有風淡風輕的說出那句用腳投票的話,就算官員們再無能,也不是他們緊抱外人的大腿的理由。
或許某匪當為當時代的管理者,作出了許多天-怒人怨的事情,但他們不是天朝的主人,天朝已經數千年,他們才多久?他們也隻是某一時期的管理者,不知道他們要是知道李定國的想法,內心會不會有些許的慚愧,不過我以為,對於一群眼中隻有自己的利益,全天下人似乎都辜負他們的人來說,隻怕他們更會嘲笑李定國之流的可笑和愚昧吧。
李定國此次前來,一來是想打聽一番廣州的情形,二來也是想看看自己當年的義兄,就算明知道不可能,他仍不死心,還想能喚回這位曾經的義兄,畢竟,大家都是無家可歸的孤兒,畢竟,大家曾經作為兄弟一同並肩作戰。但是,看到孫可望不遺餘力的為滿清效死力的情形,他的心已經死了。
孫可望倒是對他的清朝廷奉獻了最後一份心力,隻是,他的清廷主子韜塞等人們走的時候似乎忘記了還有他這麼一位為滿清拚殺的大功臣。因此,當我們打掃戰場的時候,很快就發現了奄奄一息的他。
要以我當年的脾氣,對於這種叛逆,早恨不得將他淩刀碎剮了,但我現在已經不是當年的熱血少年了,再說現在也是一國之君,自然不能作出此種小心眼的事情。我們把孫可望也當作其它俘虜一樣,進行了有效的救治,現在傷情也基本上恢複下來了,隻是這家夥現在情緒不是很高,自從入了俘虜傷兵營,就是一副鬱鬱寡歡的事情。他到底在想些什麼,我也懶得去猜想,估計他的清廷主子們,也忘記了他的存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