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李定國(中)(1 / 2)

八年前(南明永曆五年,清順治八年,即公元1651年)那時候李定國和孫可望仍是好兄弟。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兄弟二人打下偌大的貴州、廣西等地,迎永曆皇帝入駐安隆。先後攻下沅州、辰州、靖州、武岡、寶慶、桂林等地。

降將孔有德不敵南明兵鋒,自FEN而死。李定國後又戰於衡州,擊殺敬謹親王尼堪,幾乎光複湖南全境。西南抗清戰局立即勢轉。當時清廷君臣聞警,上下震動,一聽李定國之名,便不戰而退。清廷甚至動了棄湘、桂、贛、川、貴等地的想法。

但是好日子隻過了不久,孫可望便和李定國生了狹隙,曾經的好兄弟,為了一些擺不上台麵的東西,最終反目成仇,李定國此時的唏噓之情,想必亦是感慨如此了。

可就算如此,李定國仍是想挽回孫可望,為了表達自己的決心,他不得不輾轉退居於廣西、雲貴一帶,繼續帶著他的將士們從事抗清戰爭。

而從他的口氣中,就在前來的路上,隻怕他仍動著能說服孫可望迷途知返的念頭。可是眼前看到的一切,孫可望之變本加厲對漢人的屠戮比之滿清而有過之而無不及,他知道他失算了,內心的失落之情,可想而知。

五年前,李定國經多番輾轉,總算聯係上了同樣以明朝臣子自居的鄭成功,並連續寫了九封信,終於說服鄭成功,相約雙方從東西兩麵發動進攻,會師廣東新會,再從東西合力合力攻取廣州。然後拿下廣州作為根據之地,再一路揮師北上,攻取湖廣等地,之後沿長江北伐,攻占贛、皖、蘇等地,光複明室則指日可待。

這位傳說中的民族英雄,國姓爺鄭成功,雖然答應下來,並派出來林察、周瑞督軍西進,去故意拖延進軍,致使李定國孤軍奮戰,當時又遇上瘟疫橫行,雖然一舉拿下過肇慶,卻因為力不敵眾,抱憾而歸。或許李定國此時的唏噓,亦有對鄭成功的諸多無奈吧。

東進既然無望,李定國隻得一路向西,並於1656後率精兵拿下了昆明,並迎來桂王入駐,李定國也因此此功受封為晉王。

可是好景不長,雖外有清虜,然內部卻起了紛爭,孫可望對於李定國受封為晉王大為不滿,二人倒戈相向,好在孫可望不得人心,大多數將領投向李定國,孫可望大敗降清。然則雖然如此,南明僅存不多的勢力,再次遭到了極大的損害。

去年,那個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也找到了自己的表現機會,率領三十萬軍隊攻入雲南,並於次年攻下昆明,桂王出逃緬甸。李定國本待率全軍設伏於磨盤山,隻需一舉而攻便可消滅吳三桂主力。

可是眼看吳三桂主力已經進入重圍,無奈再次湧現出一群為了維護民族大團結和國家統一的大英雄,主動向吳三桂投降告密,李定國部雖然大敗吳三桂部,然則自己的部眾也是損失慘重。

雲南已經大部為吳三桂所占,無奈之下,李定國隻得率領餘部四處奔襲,頑強而無助的想要為自己尋找到一片安身之地。至於反清複明,隻是偶爾夢中的一廂情願罷了。

如果按照正常的曆史,明年,當緬甸王將桂王南給吳三桂之後,也是李定國憂憤辭世之日了。作為穿越者,明知道這份曆史將會發生,我能改變些什麼麼?

雖然我的曆史不是體育老師教的,但我發現,當我置身於真實的曆史中,再次發現真實的曆史和老師教育我們的大相徑庭。

鄭成功在曆史書中被描繪出一個大公無私、英勇無畏的民族大英雄了。若隻是從趕跑荷蘭侵略者這一個層麵來看,或許是的。但對於對民族英雄抱持有一份潔癖心態的我來說,我所了解的民族英雄同我期望的,確實差得太多。

就算李定國不說我也知道,指望聯合國姓爺,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在此之前,我也曾經作過各種嚐試。

我剛開始以為是因為他的叔叔因幫歿於我手,從而讓他對我有了反感的情緒,但從剛開始接觸的時候,他不遺餘力的替我擔供各種人手來看,我認為作為一軍之主,他已經自動忽略了那一段。

正當我沾沾自喜,以為自己能在華夏本土找到一個強援的時候,卻發現事實根本不象我想象的簡單。

國姓爺之所以答應送給了我們上萬的各種人手,但卻多是老幼病殘之輩。那時候的他們,連兵士們都吃不飽,就更談不上養活這群老幼病殘了。於是,他把這群人當作包袱一樣扔給了我們,既讓自己從道義上取得了高位,又賣了我們一個極大的人情。

好在,我們確實是人力少,再加之雖然這群人是老幼病殘,卻多少有些手藝在身,再說在澳洲,就算是裹腳女人也能在紡織廠製衣廠幹活養活自己,順便還解決了許多男人的婚姻問題,倒是讓我們變廢為寶了。

可是僅僅是這一年我們相處得還算愉快。緊接下來,鄭成功便通過他的使者們,儼然以主人翁的姿態向我們要求各種武器糧食。

抱著支援反清力量也是幫助自己的原則,那時候就算我們自己的武器不夠使用,我們仍是忍痛給了他們兩百來支火槍,還有上千顆手榴彈。可是接下來我們發現,國姓爺這群人就是一群喂不飽的主。隨著我們支援他們的第一批武器到位,他們提出了越來越過份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