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李定國(中)(2 / 2)

更過份的是,得了我們的武器之後,鮮少聽說他們有戰鬥力大為提升的戰績,我卻聽到我們留在江寧的細作告知,清軍手中居然也有了非常類似我們製造出來的武器。

我開始對國姓爺表示極大的懷疑。雖然心中仍存著一份對民族英雄的尊重,但是為了自保,我不得不拒絕了他們的要求,自然,國姓爺對我們也是大為惱火,甚至當即驅趕了我們派駐在廈門的使者。到如今為止,我們算起來已經有四五年沒有聯係過了。

“李將軍願望自然是好的,李某雖然人手窘迫,也十分樂意促成此事,但是,事情往往不會象我們願望的那樣的。”我無奈的苦笑搖頭,“眼看著滿清將我偌大的中華都快占完了,可那些人還隻盯著自己家的一畝三分地,如李將軍如此有真知灼見的人,又有幾個。因此,李某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陛下盡管明言,都到了這步田地,咱們還有什麼必要藏著掩著的麼。”李定國也是苦笑了聲,眼神明顯有些黯然。

“賊兵勢大,而我輩中人勢力卻是太過弱小,李某竊以為,當今之計,不是要如何反清,而是讓我們自己存活下去。隻有我們活下去才有希望。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地還再可奪回來,不知李將軍對此可有異議。因此李某有一不情之請。若李將軍眼下有閑暇的話,懇請李將軍留在廣州,助我一起守住廣州,多少也守住這塊反清的基地,讓我們還能有地方保留我華夏的衣冠傳統,不要拖著一條難看的豬尾巴,做著清人的奴才。”我誠懇地說。

李定國吃驚地盯著我:“李某現在雖為大明明的晉王,可是當年若不是我等人起義,也不致於讓滿清入主我中原,至今仍有不少人指責我及義父的不顧大義,大人既以漢人自居,真的就能信得過我?”

說實在話,雖然穿越前我也是忝居農民子弟一個,內心裏對農民們的遭遇也是極為同情。但是對農民起義卻是極為的反感:如果說剛開始的時候,農民們的起事是因為自己遭遇的不公平遭遇的正常反抗之後,可隻要他們起義成功之後,立就變了味。他們不但將別人加諸他們的不幸變本加厲的還了回去,甚至相比於他們以前仇視的人,他們連起碼的人性都喪失了。李自成、張獻忠,若真的是大忠大義的,有社會責任感的,你既然有本事推翻明朝,你倒是擔負起守護天下黎民的責任啊。可是你們反抗的時候有力氣,當侵略者來的時候,卷起細軟就跑了,把曾經保護自己的老百姓一古腦兒扔給敵人來替自己斷後,倒是象真了太祖的作派。

但李定國卻和他們不一樣,農民起義軍中,張獻忠孫可望之流都是嗜殺成性之輩,張獻忠更有屠盡川人的傳聞。但李定國卻和他們截然不同,他不僅為人寬厚,性格溫和,不但不嗜殺,在抗清時代更是紀律嚴明,並同其部眾約法五條:不殺人、不奸YIN、不搶掠、不宰耕牛、不放火。

穿越前我曾經隨公司旅遊去過雲南,見過當地還有祭祀他的李晉王神主廟,老百姓都是極其單純的人,誰對他們好誰對他們壞他們心中自然有一杆秤,有的人自己替自己建廟,還會被百姓們拆了,比如太祖,總有一天會有人揭起他的舊賬。比如李定國,若他為政雲南的時候不是為百姓做了實事,百姓又豈會如此懷念他?

所以我不假思索的便答道:“若說大明的文臣武將還有值得信任的人的話,那麼李將軍肯定是李某心中的第一人,如果我連李將軍都不能信任,還能信任誰?這裏的情況李將軍想必也看到了,還望李將軍慎考慮一下,前來幫我。幫我,也是幫助無數的漢家兒女。”

“可是,我仍忝居大明的晉王,如果這時候舍棄明室,就是不忠不義了,此種事情,李某萬不敢想。陛下但請放心,你們雖然位屬不同陣營,但我們抗清的目的是一樣的,隻要陛下但有所求,李某無不應從。”

對於李定國這種有能力有人品的人,我仍是不想放棄,有些激動地說:“大明一向以天下主人自居,可是他們已經證明他們沒有擔負起守牧天下的責任,這份責任,自然要留給更合適的人去擔任,李將軍何必又拘泥於一個虛偽的名份?不錯,大明現在是有天下大義的名份,可是,他們拿著這個名份做了一丁點保家衛民的事情麼?還是隻是守著他們自己的那份紙醉金迷、為所欲為的日子?”

“可是,桂王畢竟對我不錯,我若不幫助他,豈不會令天下人鄙視?”李定國露出為難的神色,我知道,他有些意動了,為難的,就是擔心對明朝沒有個交待,大概,這個明朝也確實讓他太失望了吧。

“明朝宗室,他們若是擺正自己的位置倒也罷了,至少還能在這亂世中活下去。”接著我又把朱立新的事情和他說了一遍,然後語重深長的說,“若是他們仍認為自己是天下之主的話,隻怕滿清朝廷會殺得他們連毛都不剩下一根。”

“讓我想想,讓我想想,”顯然李定國也在為這件事情苦惱,我的一番說辭,竟讓他陷入了長久的沉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