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舅哥威武(1 / 3)

我那位嶽父大人,張名振老爺子雖然忝為武將,但家中一眾兒女似乎沒有人接過他的衣缽。張真真倒是想,但作為我的女人,也不可能把她放入軍中。於是令人有些哭笑不得的是,老爺子生了七八個兒女,居然沒有一個能接替他的軍中重任的,想起來也是讓人唏噓。

不過,嶽父大人派在我身邊的五兒子張守信,雖然不善軍務,但卻難得的心思細膩,尤對於民政有一套心得。這不,我們倉促之下拿下了廣州,若不是在他的操持下,盡心盡力的籌集錢糧、治理民生,隻怕我們也不能一心一意的保住廣州,趕跑清軍。

說實在話,對於姻親,因為後世的緣故,我一向是十分的反感,來到這個時代,就算是不得不接受聯姻的存在,內心裏仍是抵觸的。

但出了杜永和的事件之後讓我發現,雖然坑爹的姻親自然是不少,但盡心盡力的姻親也能給我們帶來莫大的幫助。不說別的,莫不是張老爺子的女兒嫁給了我,隻怕很難讓他放心帶著數萬兵眾軍屬們來到澳洲,從而給我們巨大的幫助,自然,若沒有翁家一家人存在,疍家人也不會放心的追隨我們。再說遠一點,若不是因為有楊承碧、王鐵等姻親的存在,最早的那批移民也不會很快的和我們融合在一起。

大戰過後,生活仍將繼續。可經曆過近一個多月的戰鬥,廣州市內的絕大部分力量都在守城之上,如今一旦停止,便會發現現在的廣州可真的謂百廢待舉。

雖然戰前的廣州,一切基本上還算正常。可是一場戰鬥,除了死傷了數萬人馬之外,廣州市內各方麵的力量都被抽調用來護城,如今需要安靜下來過日子了,才發現什麼都是缺少的。

更加之,一場戰爭,除了添了無數傷兵,自然需要一定的撫恤,還從四麵八方湧來了數萬的流民。雖然讓有些冷清的廣州城增添了不少人氣,但卻讓我們本來就緊張的糧食更加捉襟見肘起來。

作為高舉漢人旗幟的我們,初拿下廣州的時候,除了蒲存德這樣主動投靠的外,大部分是抱著無所謂的態度觀望的。當然,或許是麻木了,也或許是這天下本就和他們沒有關係,也或許他們是被清軍的殺戮嚇怕了的,以為我們也象那啥組織一樣,心血來潮跑來這裏來走一圈,然後把他們繼續扔給清廷去搗亂。小民們的明哲保身之術,理解。

當然,也自然會有一小部分對我們深懷敵意的人,在我們執政廣州之後,甚至有人偷偷的給城外的清軍送消息報訊的,我就奇怪了,他們也是正經的漢人,清軍為政廣州也才幾年時間,甚至還曾經在這裏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戮,是什麼理由讓他們對清軍如此忠誠了。有的人生性喜歡當奴才,咱確實不能理解的了。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清軍退後不久,便有個老夫子一本正經的背後來到我的府內,義正辭嚴的告訴我:“總算皇天不負有心人,讓我漢家衣冠不再受胡虜的玷汙了,老朽雖然不才,也曾經是萬曆年間的秀才,忝為大明一員,自然該為大明盡一份心力。”

我狐疑看著他鋥亮的腦門,以及拖得長長的辮子,心中暗道,你和我說漢家衣冠,倒是先把這代表胡虜的金錢鼠尾剪了再來啊。但是表麵上卻是不動聲色的問他:“不知老丈何以教我?”

現在執政廣州,人才確實缺少。再說了,以前廣州各府衙的官吏,不是跟著清軍跑了,便是不被我們信任,如今能有人前來投效,也是雪中送炭之舉,我沒有拒絕的理由。

可是他接下來的話卻讓我大跌眼鏡了。

“如今廣州既定,我大明皇帝自然不能再偏安一隅,大將軍當下之急,便是速速迎來禦架入駐廣州,然後再號令天下反清義士和我大明軍民,以廣州為臨都,則我反清大業指日可待也。”頓了頓又說,“這些年皇上一路奔波,想是吃了不少苦頭了,這廣州城雖然比不上南北兩京,你身為臣子的,此時就該籌劃一下在廣州修個行宮,要不然到時候皇上來了,連個象樣的住的地方都沒有,可也是我們廣州軍民的體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