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憋屈的李哲(2 / 2)

對於吳三桂的這些活動,清朝洞若觀火。因而在雲貴平定之初,便著手裁抑吳三桂的權勢。和曆史上不同的是,不要等到康熙皇帝親政,順治皇帝自己看著時機差不多了,即以雲貴軍事行動已經停止為理由,收繳了他的平西大將軍印信,接著,又“截其用人題補之權,遷除悉歸部選”。六年,又乘其疏辭總管雲貴兩省事務之機,下令兩省督撫聽命於中央。同時,還剝奪了他的司法特權,“平西藩下逃人,俱歸有司審理,章京不得幹預”。吳三桂則以“構釁苗蠻,借事用兵”,擴軍索餉相報複。吳三桂和清朝中央政府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了。

因此,在全國大部分地方平定之後,清廷一方麵要求吳三桂、尚可喜等各路降將裁減軍隊,另一方麵也著力裁減吳三桂等人的軍費。另一方麵,通過化土歸流的辦法,向雲貴等地方派出流官,加強對地方的統治。

清廷的種種做法,無不指向以吳三桂為首的降將的利益,清廷想要幹什麼,吳三桂等人心知肚明。因此,隨著清廷的手伸得越來越長,吳三桂等人便愈覺得不安。因此,當他們得知了清軍在廣州被我們的火槍打得落荒而逃的消息之後,便動了跟我們買賣槍支的想法。

之前因為我們一直不太待見他們,他們派出的使者也被熱血上湧的我們直接避之不見。他們也實在是沒有辦法。但無疑,陳圓圓的來到,為雙方關係的破冰打開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也難怪吳三桂知道陳圓圓懷抱他投的時候,並沒有雷霆大怒,而是派出了自己手中得力的幹將胡國柱來了。

因為,吳三桂看來真的是一個成熟的政客,作為一個成熟的政客,犧牲自己的兄弟姐妹為自己在同類中博取同情,犧牲自己的愛人為自己取得助力,甚至為了更遠大的目標,連自己的親兒子也是能夠犧牲的。那麼,為了更偉大的抗清大業,犧牲一個已經人老珠黃的陳圓圓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看來,作為一個成熟的政客,吳三桂就算心裏不爽,也是打算接受陳圓圓另投我的懷懷抱的事實了。

“如果平西王爺真有誠意的話,”想了很久,我終於緩緩說道,“可以將大明宗室的人如數送到廣州,如果我們的人確信無虞的話,我們可以將部分的火器的技術轉讓給你們。但是,你也知道我們的火器技術來之不易。我們收下這群宗室,隻是出於情義,因為再怎麼說,她是我的六王妃的家人。但在商言商,從交易的角度來說,我們是吃虧的。所以,僅僅這些,仍然是不夠的。”

“陛下若有要求,隻要我們能實現的,一定努力實現。”胡國柱根本沒想到我會同意他們的要求,禁不住喜形於色道。

“想必你來到這邊也看到了,我們這邊礦多,地多,唯獨缺少的便是人。因為我們希望,能以平西王爺出麵,幫我們收集一萬名有手藝的青壯。當然,如果他那裏有大明的匠戶的話,我們也是歡迎的。”

明朝的軍戶政策,使得許多手工業者淪為最底層的階層,他們的手藝,本來應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巨大推力的。但這種泯滅人性的製度,卻製約了他們的發展,使他們活在社會的最底層,苟延殘喘。以前通過張名振,我們收集了數千人,但還遠遠不夠,若是吳三桂願意送來的話,我倒是不在意的。

“這個不是問題,這個不需要和王爺說,我直接就可以答應下來了。隻要陛下需要,莫說一萬,兩萬我也能想辦法。”胡國柱迫不及待地說。不過,貌似吳三桂現在控製的不止雲貴地區,好象湘南地區也在他的手中,雲貴人口密度不大,湘南可是人口密集的地方。這麼說來,兩萬人倒不是難事。

“還有一點,我希望平西王能幫我準備一千名滇馬,這個對你們來說,應該不是難事。”在火車發明之前,畜力仍是我們主要的運輸方式。但是其它的馬種似乎不太適應這裏的氣候。倒是滇馬雖然速度和體型不占優,好在耐力較好,或許適應澳洲的的氣候。

“這個不是問題,這個我也能答應陛下,就這些了?”胡國柱能完成此行的任務,似乎自己也覺得不敢相信。

“就這些了。但是,我們需要看到你們的誠意,如果沒有別的事情,我想胡先生可以回去準備了。”我毫不猶豫地說。

胡國柱滿意的離去了,我卻要準備說服一番長平公主了,她對那些皇室的人,似乎不太待見。而且,那幫紈絝們來了之後,多半也是我們的負擔。但是從道義上來說,我們又不得不做。因為我們總不能一直呆在澳洲,總有一天要回去的。

沒想到剛送走胡國柱沒有多就,我卻迎來了一臉憋屈的李哲:“老爹,我再不想呆在這漢京了,我也要象傑哥一樣,自己打下一片土地來,我知道,老爹對我未來的安排,就是充當帝國的吉祥物,我也認了。可是我還這麼年輕,我也想看看,我究竟能有多大的才幹,老爹,你就答應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