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靈看過去是董櫟和他爺爺。
董老太爺,在各位鄉親們的眼裏並不陌生,見他來了紛紛讓出一條道。他們前腳到,張成父子後腳就到了。
“慚愧啊,這麼近的路程,老朽竟然用了一個多時辰,我今早一出大門,就發現有好多人堵在門口。等了半個時辰那些人才散去,騎著馬車沒走幾步,方向竟然被一些荒廢的東西擋住了去路,吩咐家丁將那些東西搬走了,縣衙的官差又說董縣令找老朽有急事。”
“我也是這樣啊,董老太爺,奇了怪了今天,可是等我感到縣衙等了半個時辰,那衙差竟然說縣太爺沒有找過我。”
“是啊,咱們緊趕慢趕始終是趕上這剪彩了。”
董老太爺跟張成父親這一番話,無疑說明今天這件事情不是偶然,後麵有一隻黑手,操控著一切。
想讓傣靈園開不成張,開不好張,開個不吉利的張。
“好了,感謝董爺爺和張伯父的光臨,我們倍感榮幸,這開門做生意的總是如今日一般一波三折,方可走上康莊大道。”
“下麵有請二位,跟白叔叔一起為咱們傣靈園剪彩。”
雷鳴般的掌聲伴著鞭炮聲,響徹雲霄,在三人的齊心合力下,“傣靈園”三個字,就像撥開雲霧的太陽一樣,至此在靈橋鎮的街子上有了自己的一襲之地。
蒼穹有力的三個紅色字體,就像鑲嵌在竹子裏的紅寶石一樣,熠熠生輝,看上去渾然一體。
青青的翠竹配上這紅色的傣靈園三個字體,還有那門幾乎是竹子做的窗子,門上方是幾個小巧的簸箕,作為點綴,不會因為它的寒酸而讓人貽笑大方,反而覺得很親熱,很協調。
進去後是大廳有五十張桌子,依次而設,上麵都標有數字代表是第幾桌。
桌上都放著一些新鮮的鮮花,有玫瑰,百合,月季,還有菊花,那桌子上的的花瓶雕刻精致,細細看,那裏麵還有瓷製的瓶子。紫椿根本沾不到一點水。
這放在桌子上,讓人耳目一新,非但不感覺攔拌,反而覺得如處野外一樣,聞著花香,品著美味。
舉頭是一層天花板,上麵裝飾著蟲魚鳥獸各樣的花紋,柱子上攀岩著一些藤蔓,有的如青竹一樣,有的是些水果,雖然一眼看過去就是假的,可是就是和諧。
一般窮一點的人進了門就坐在大廳,樓上三十個雅間,山靈也沒有那麼文鄒氣,也起不出來什麼文雅的名字。
所以跟下麵的一樣,一至三十號排列,別人家的雅間是用板壁隔開的,傣靈園的雅間除了板壁,用的都是竹子。
每個雅間裏都掛著些手繪的圖,上麵是婀娜多姿的女人有做菜,有挑擔的樣子,細細一看,都是繡出來的。
沒有靈橋閣那麼秀麗那麼富麗堂皇,但是坐進去的感覺就是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
山靈一進門,就讓青花,金花,欣竹,山木,山葵,董櫟,張成拿著菜單給他們點菜。
“這有什麼用?”客人問。
“你想吃什麼菜,可以在這個裏麵點,都是一些家常小炒,味道獨特。”
客人們覺得驚奇,並邊看邊點,他們幾人將這些記在一個本子上,這個方法受到很多顧客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