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巴黎聖母院(1)(1 / 2)

運用浪漫主義對照原則的藝術範本

作者:雨果

國別:法國

入選理由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浪漫主義作家雨果的第一部具有撼人的思想力量和藝術力量的小說。

背景搜索

維克多·雨果(1802-1885年)是法國浪漫主義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雨果幾乎經曆了19世紀法國的一切重大事變。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是法國有影響的人物。

雨果出生於法國東部緊挨瑞士的杜省貝桑鬆,他的父親是拿破侖手下的一位將軍,兒時的雨果隨父在西班牙駐軍,10歲回巴黎上學,中學畢業入法學院學習,但他的興趣在於寫作,15歲時在法蘭西學院的詩歌競賽會得獎,17歲在“百花詩賽”得第一名,20歲出版詩集《頌詩集》,因歌頌波旁王朝複辟,獲路易十八賞賜,以後寫了大量異國情調的詩歌。以後他對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為共和主義者,他還寫過許多詩劇和劇本。寫有大量具有鮮明特色並貫徹其主張出小說。

1841年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1845年任上院議員,1848年二月革命後,任共和國議會代表,1851年拿破侖三世稱帝,雨果奮起反對而被迫流亡國外,流亡期間寫下一部政治諷刺詩《懲罰集》,每章配有拿破侖三世的一則施政綱領條文,並加以諷刺,還用拿破侖一世的功績和拿破侖三世的恥辱對比。

1878年革命推翻拿破侖三世後,他回到巴黎。雨果一生著作等身,幾乎涉及文學所有領域,評論家認為,他的創作思想和現代思想最為接近,他死後法國舉國誌哀,被安葬在聚集法國名人紀念牌的“先賢祠”。

作品快讀

巴黎聖母院大教堂前的廣場上,“愚人節”狂歡活動讓巴黎市民興奮不已,大家都期待著“愚人之王”出場。究竟誰能成為“愚人之王”?看,他出場了,隻見他長著畸形的鼻子,馬蹄形的嘴,獨眼,駝背,瘸腿,身體的高度和寬度差不多,從前麵看兩腿好像是兩把鐮刀。這個相貌醜陋的人就是教堂的敲鍾人加西莫多。

“愛斯梅拉達來了!”這一聲喊再次讓狂歡的人們激動起來,哄叫聲此起彼伏,人們蜂擁到廣場上。迷人的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達正在跳舞,輕盈、飄逸的舞姿時時引來狂歡的人們熱烈的掌聲和喝彩聲,人們也隨著她的舞姿一起旋轉。連人群中懷疑派哲學家和諷刺詩人甘果瓦也被這個燦爛的景色迷住了,他簡直無法判斷這個女郎是誰,是仙,還是天使?在人群中還有一個嚴肅、平靜而陰沉的中年人,他不時地對那個女郎發出詛咒聲。這個人就是巴黎聖母院的主教克羅德‘孚羅諾。

傍晚時分,愛斯梅拉達帶著她心愛的小山羊離開了節日的廣場。由於好奇,甘果瓦一直尾隨著她。當愛斯梅拉達走到一條小巷子的時候,孚羅諾和加西莫多忽然衝出來,要劫持她。正在這危急的時候,皇家衛隊經過此地,衛隊長法比救下了愛斯梅拉達。結果,加西莫多在與衛隊爭鬥的時候被擒獲了。

愛斯梅拉達謝過了衛隊長法比,回到了乞丐王國。甘果瓦誤入乞丐王國,被捉了起來,按照這裏的法律,甘果瓦要被處以死刑。善良的愛斯梅拉達為了救他一命,答應作他名義上的“妻子”。

加西莫多被抓住以後,被綁到廣場的絞台上受刑,廣場上的人都嘲弄、汙辱他。他口渴難挨,絕望地喊著:“給我水喝。”愛斯梅拉達將懷中的水葫蘆溫柔地送到加西莫多幹裂的嘴邊,人們看到加西莫多那一直幹枯的眼睛裏流出了一行熱淚,也許這是他生平第一次流淚。荷蘭塔裏的女修士此時卻連聲咒罵:可惡的吉卜賽女人。她這樣仇恨吉卜賽人是因為十五年前她的女兒被吉卜賽人搶走了。

十六年前,加西莫多被父母拋棄了,孚羅諾收養了他,成了他唯一的親人。加西莫多在人世間感受到的苦難遠多於幸福,因此他心中充滿仇恨。愛斯梅拉達用自己的善良感化了他,他對這個美貌的姑娘懷有無限的感激和純真的愛慕之情,可是卻從來沒有表白過,他隻是倚著鍾樓目光溫柔地欣賞著愛斯梅拉達的舞蹈。

衛隊長法比出身於一個貴族家庭,年輕而英俊。愛斯梅拉達自從被他救過之後就對他念念不忘,奉為心中的偶像。一個偶然的機會,法比在姑媽家做客看到了在街上跳舞的愛斯梅拉達,就把她招呼進來表演。愛斯梅拉達帶著心愛的小山羊來到了法比的姑媽家,家裏的一位小姐趁著法比和愛斯梅拉達講話的時候,用糖果把小山羊引到一邊,她驚訝地發現小山羊會表演節目,能夠熟練地排列字母,排出的單詞竟然就是法比的名字。原來這是愛斯梅拉達訓練了兩個月的結果。法比看在眼裏,知道眼前這位美貌的吉卜賽女郎傾心於自己,不禁心花怒放,秘密地和她在旅館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