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英國上流社會的愛情囹圄
作者:簡·奧斯汀
國別:英國
入選理由
奧斯汀的代表作《傲慢與偏見》,是世界文庫中不可多得的珍品,著名作家毛姆將其列入世界十大小說名著之一。
背景搜索
簡·奧斯汀(1775-1817)生於在英國漢普夏郡的斯蒂文頓村,是該村牧師喬治·奧斯汀的小女兒。她很早就開始寫短篇小說,也愛寫詼諧詩文和諷刺作品。她在斯蒂文頓村住到26歲,日子過得安安靜靜、沒有什麼值得記述的,偶爾離家到巴斯旅遊一段時間,去倫敦的次數更少。但她在鄉下小環境所刻畫出的自己的人生和時代卻無人能比。
《傲慢與偏見》是她最早完成的作品,她在1796年開始動筆,取名叫《最初的印象》,1797年8月完成。她父親看後很感動,特意拿給湯瑪士·卡德爾,請他出版,但對方一口回絕,使得他們父女非常失望。於是簡·奧斯汀著手修訂另一本小說《理智與情感》。
1798~1799年她寫作了第三本小說《諾桑卡修道院》,旨在諷刺拉德克裏夫傳奇作家學派,寫完後以十英鎊的價格賣給理查.克羅斯比,但他擺在抽屜中好幾年沒出版,到了1816年又賣還給她。
1801年喬治·奧斯汀退休後,一家人遷往巴斯。此後10年簡·奧斯汀很少寫作。也許因為手上有三本小說還沒出版,她失去了勇氣吧。1805年她父親去世後,奧斯汀太太帶著簡和她姐姐卡珊德拉搬到南安普頓。直到1809年定居在喬頓城其兄愛德華的漢普夏花園之後,簡·奧斯汀才再度認真提筆。
《理智與情感》修訂後她自費出書,銷路不錯。於是她重寫《最初的印象》,改名叫《傲慢與偏見》,1811年同時開始寫一本新小說《曼斯菲爾莊園》,1813年完成,馬上就售出了,《傲慢與偏見》稍早也於1813年1月出版。接著完成《愛瑪》,1815年12月由約翰·慕瑞出版,同年她的健康狀況惡化,但仍在寫《勸服》一書。可惜她未及看到這本書付印,也沒能親睹《諾桑卡修道院》出書。兩本書都在1817年她死後才出版的。她最後的遺作沒有完成,名叫《一本小說的片斷》,今名《沙地屯》。
對於她的作品的選題問題,正如她自己所說:“我不可能一本正經地坐下來去寫一部一本正經的浪漫題材的作品。假如我必須這麼做,為了不至於使我輕看自己或輕看別的什麼人,我相信在寫完之前我會上吊自殺。我必須保持我的寫作風格。”
同時代著名詩人司各特說:“我至少是第三遍,重讀了奧斯汀小姐大手筆創作的小說《傲慢與偏見》,在描寫人們日常生活中各種錯綜複雜的瑣事、內心情感和人物性格方麵,這位姑娘很有才能。這種才能是我所遇到過的最令我感到賞心悅目的。若是寫一些虛張聲勢的文章,我可以和一般人一樣動動筆。可是要我以這樣細膩的筆觸,把那些普普通通的事情和人物刻畫得惟妙惟肖,這確是我力所不能及的。”
作品快讀
《傲慢與偏見》的女主角伊麗莎白嬌美動人,是朗伯恩鎮班納特夫婦的次女。她母親把安排嫁出五個女兒當做人生最大的目標。有一位富有的單身青年賓利先生住進尼查菲爾德莊園,班納特太太立刻告訴班納特先生“他正是我們女兒的理想對象”,叫丈夫等賓利先生來到附近時,一定要去拜訪他。
於是班納特先生成為第一批向“尼查菲爾德”新住戶獻殷勤的訪客之一。賓利先生從倫敦帶來一批親友,要在集會廳開舞會,其中包括他的兩個妹妹、妹夫赫斯特先生,以及另外一個年輕人,那人“高挑優雅的體態、英俊的五官、高貴的風采很快吸引了全室的注意”。
可是不久大家就發現,他的舉止跟外貌並不相符。這位達賽先生被視為“太傲慢、不屑於與人為伍,很難交往,跟他的朋友賓利先生簡直沒法比”,賓利先生活潑、直率,每支舞都跳。達賽先生隻跟賓利小姐和赫斯特太太各跳過一支舞,人家要引介別的太太小姐介紹給他,他一概回絕。由於男士人數少,伊麗莎白.班納特有一回沒有人邀請她跳舞,賓利先生跳到一半,特意過來催達賽先生加入舞池,請伊麗莎白當舞伴。伊麗莎白無意中聽見他的回答。
“她長得還可以,但不夠漂亮,誘惑不了我;我現在可沒心情奉承被其他男人冷落的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