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蝴蝶夢(2)(2 / 2)

不管圍牆之內住的是誰,不管出現什麼樣的紛爭和衝突,不管憂慮和痛苦如何揪心,不管人們為何熱淚滾滾,也不論人們承受的是何種悲辛,曼陀麗的安寧不會蒙受任何驚憂,曼陀麗的秀色也不會遭到些微毀損。

延伸閱讀

鏈接一電影《蝴蝶夢》

由達夫妮·杜穆裏埃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蝴蝶夢》由英國導演A-希區柯克執導,這是希區柯克赴美後拍的第一部影片,是他向好萊塢顯示自己獨特才能的見麵禮,也是希區柯克的經典之作。

希區柯克善於製造懸念效果。在《蝴蝶夢》中,他放棄了慣用的充滿緊張感的驚險樣式和剪輯技巧,著力刻畫人物的相互關係,通過運用移動攝影、小道具、畫外音及反應鏡頭創造神秘的心理效果。整個故事以緩緩的節奏展開,但常常插入奇筆,在場麵調度上出其不意,嚇人一跳。例如丹佛斯的出場就是這樣處理,她所經過的路線從來不讓人看到,常常不期而至,她令人害怕就害怕在這裏。影片導演及大部分演員都是英國人,且故事以二十世紀初英國的莊園為舞台,因此影片充滿濃厚的英國色彩,風格典雅、莊重。

希區柯克以後的創作以懸念片為主,《蝴蝶夢》正是他從英國風格轉向美國風格的作品。在1940年第13屆奧斯卡獎評選中,它幾乎囊括所有主要獎,計有11項的提名,結果獲得最佳影片、最佳攝影(黑白)兩項獎。

女主角瓊-芳登極其敏感而微妙的表演博得很高評價。她1916年生於日本,妹妹奧麗蔽婭-德哈維蘭是位早已成名的演員。起先,瓊-芳登隻能在乙級片中扮演一些小角色,經塞爾茲尼克的提攜和希區柯克的指導,她一舉成名。後因《深閨疑雲》獲最佳女演員金像獎。瓊-芳登成功地塑造出一係列外表嫻靜拘謹,但內心緊張、不安的少婦形象,例如《謫仙怨》、《簡愛》、《深閨疑雲》及《海盜豔史》等。她在好萊塢女星中間獨樹一幟,別具風采。

鏈接二《牙買加客棧》

達夫妮·杜穆裏埃除了《蝴蝶夢》這一優秀的作品,還有一部《牙買加客棧》也取得過不錯的成績。《牙買加客棧》是她1935年的作品,1939年被搬上銀屏,在英國上演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牙買加客棧》作為經典的浪漫主義哥特體懸疑小說,其主題具有一定的經典性:一個孤女,父母雙亡,離鄉背井去投親,寄人籬下;在與命運的抗爭時,懲惡揚善,最終與心上人遠走高飛。然而,當作者將這一經典的主題打造在一個哥特式離奇的背景和情節結構之中,這一經典的主題便爆發出了一種強烈的震撼力。

小說結構緊湊,環環相扣,懸念迭起,每章往往以懸念結束,使人讀來難以釋手。小說一開始,作者便以優美淒婉的筆觸把我們推到了一片淒風苦雨的原野:風雨交加中,一輛顛簸的馬車裏坐著一位孤苦伶仃、剛剛失去母親的姑娘,她要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去投靠自己的姨媽。這樣的開篇一開始就喚起了讀者對弱者的同情,對主人公命運的擔憂。整個小說便圍繞著主人公離奇的遭遇展開了敘述。一次又一次曆險、一個又一個懸念自始至終暗暗激發和調動著讀者的同情心和好奇心。

這部小說在人物形象的刻畫上也很有特色。從女主人公的眼裏看出去,她身邊的主要人物都各有其鮮明的行為特征:佩興斯姨媽嚅動的嘴唇,喬斯·默林靈巧的手指,福蘭西斯·戴維的吞咽動作,傑姆無曲無調的口哨。相形之下,人物語言的個性特征卻不是那麼鮮明。

鏈接三杜穆裏埃的創作特點

作為哥特體小說的作者,杜穆裏埃特別擅長運用語言材料的質感來渲染氣氛,來生動地體現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特定心態和感受,這就使得小說的語言有了一種詩意的美。在這樣的語言材料的營造下,整個小說呈現出一派灰蒙蒙陰森森的色調。這正是哥特體小說所特有和必需的風格。

杜穆裏埃還很善於刻畫人物的心理。在她的小說中有不少十分細膩的心理描寫,既有心理感受的直接描繪,也有運用語言的線性特征(語序)對這種感受所作的實時體現。個別地方的心理體現明顯借用了意識流的手法,生動地體現了人物的潛意識和在夢醒之間的心理活動。

除了摹情之外,作者還十分工於寫景。這也是杜穆裏埃作品的一大亮點。杜穆裏埃用她精妙的筆觸讓我們如臨其境地感受到了淫雨的淒寒、陰風的刺骨和凶宅的恐怖,看到了沼澤的荒涼、石山的猙獰、怒海的狂濤和濃霧的迷蒙。